产量2000架,与米格21战机齐名,专门研发一款送人的战斗机

2020-01-15   军事编辑部

作为战后影响力最大的喷气式二代战斗机,米格21系列是当时大多数红色阵营国家的主力。迄今为止,米格21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而这边的北约,其实也拥有着并不逊于米格21的产品。它虽然没有跟米格21一样生产量巨大,但起码也给世界上21个国家送去了美式"温暖"。

冷战时期的西欧各国都笼罩在核大战的阴云之下。1954年,诺斯罗普公司派出的市场调研团队递交的结果很显而易见:大家都需要一款便于维护、不太注重跑道条件的轻型战斗机。诺斯罗普公司立即将结果汇总,并着手研制新一款面向核大战的战斗机。

这便有了F5的原型机——N-156轻型战斗机项目的出现。在设计之初,诺斯罗普还提供了几个方案进行论证:一款是采用翼下吊挂发动机、串列双座布局的N-156TX,另一款是可以在轻型航母上起降的海军版N-156NN。最后才是各项折中的N-156F,以及基于N-156F设计的串列双座高级教练型N-156T。

1957年,N-156项目结束了3年的测试,开始生产第一架原型机。测试数据在1958年被提供到空军手上,而空军认为其可以作为一款廉价替代品,与F86、F101之类的战斗机提供给盟国。并在不久后将其命名为"自由战士",美国空军序列号为F5。很显然,从一开始F5并不是在主力战斗机的换代考虑范围之内。美国空军高层对重型战斗机的"迷信"使得它并不能得到青睐。

显然,高层还是喜欢F4

确实也不能怪它。F5战斗机相当紧凑,装备的还是两台J85-GE-13小推力涡喷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也仅有1851千克。有趣的是,这款发动机起初还是计划用于给巡航导弹提供动力的。而最大起飞重量仅仅11吨多,机身下方只设置了5个外挂点。其中,只有2个翼尖外挂点可以携带和发射AIM-9空空导弹。其它3个外挂点,只能用于携带副油箱和航空炸弹。

这实在是寒酸,但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也有装备它的打算。1965年的越南战争让精细的F4"鬼怪"在泰国湿热的天气条件下不堪重负,便于维护的F5反而成了美国空军的"梦中情人"。不过在将一批F5A/B投入战场后,美军反而又反悔了。

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越南战场上北越已经装备了米格21。就连F4都经常被暴打,F5A/B除了拥有2门机炮以外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还总是做赔本买卖。恐怕也只能在偶尔对付一下北越空军的米格17或是装备量并不多的米格19。在最后,美军甚至连F5战斗机都留下给了南越空军。

截至1987年停产,F5一共在美国本土生产1871架,授权加拿大、西班牙等六个国家生产了776架。迄今为止,仍有大约1700架F5仍在服役。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时期接收的F5至今仍然在服役,还倒腾出了几个改进型。它在当时可是与幻影系列、米格21系列齐名的外贸型战斗机,也算是美系二代机代表作之一。

说实话,采用低成本巡航导弹发动机的F5实在是当年诺斯罗普的无奈之举。在换装了F404后改进的F20"虎鲨",性能甚至一度逼近F16A。它较为超前的气动布局让它的亚音速升阻比在二代机中算是名列前茅,边条设计又有效地利用了涡流、降低了翼载荷。这已经是当年诺斯罗普在利用现有条件下做出的最优解。

虽然F5战斗机的产量达到了2500多架,可美国海军陆基航空兵、美国空军拢共也装备了一千来架。更多的F5战斗机,还是装备在了世界范围内21个国家/地区空军里。它是美国生产的"外国空军主力",拿它跟同时期的米格21对比也并非关公战秦琼之举。迄今为止,它仍在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假想敌部队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