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出海,首站都不约而同地选在了东南亚地区。本文认为,东南亚地区金融科技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出海的金融科技企业应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无论是机构合作还是市场拓展,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融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行业开启海外业务,主动对外布局,越来越多企业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出海的首选之地。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互联网巨头,无论是中小加工企业还是创新型的金融科技,都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从雅加达到马尼拉,从河内到金边,中资企业和投资机构已经开始落户,争抢市场和人才。
1
选择东南亚的理由
首先,地缘文化方面,中国与东南亚一衣带水。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双边往来。自15世纪之交,我国就与东南亚地区产生海上贸易往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自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就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加之华人的深耕和桥梁作用,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较高。自百余年前的“下南洋”等历史事件开始,超过2000多万华人及其后裔遍布东南亚各国,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双边商业往来最密切的地区之一。
其次,东南亚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迅速。谷歌、淡马锡研究以及贝恩咨询联合出版《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019)》(e-Conomy SEA 2019)中指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新加坡,该地区人口约5.7亿,比整个欧盟的总人口还要多。在过去10年里,东南亚经济增速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约2个百分点,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预计2030年东南亚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然后,金融服务覆盖率低,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东南亚地区整体金融服务局限性较大,如图2所示,在银行服务渗透率、非现金交易比重、消费贷款比重等方面,东南亚地区均远低于英美国家。另一个表明该地区金融服务局限性的指标是共同基金管理资产的百分比,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为55%,而东南亚仅为12%,且在过去5年中没有增长。
根据谷歌、淡马锡研究以及贝恩咨询联合出品的报告《东南亚数字金融服务行业前景报告》(Fulfilling its Promise—The Futureof Southeast Asia’s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东南亚地区50%的银行服务渗透率并不代表基本情况,事实上该地区超过70%的消费者目前处于银行服务不足或没有任何银行服务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主要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高,移动互联网覆盖率逐年提高,为金融科技落地创造了较好的基础;基于此,网民基础较大,电商和网购人群快速增长,网络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优兔(Youtube)、推特(Twitter)、谷歌(Google)等的普及,为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消费场景和变现流量。根据谷歌、淡马锡研究以及贝恩咨询联合出品的报告e-Conomy SEA 2019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
最后,近年受国内监管趋严的影响,境内部分金融科技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寻求出海发展战略。由于境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近3年来监管政策和合规成本不断加强加大,早期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到清理整顿,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主动或被动的战略转移成为必然。在探寻海外市场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都转向文化接近、人口多、网民多、金融服务欠发达、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由此自然成为首选之地,尤其是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
2
金融科技企业出海东南亚发展现状
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出海,首站都不约而同地选在了东南亚地区。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聚焦在移动支付领域,创业类的金融科技公司则聚焦在信贷服务、在线理财、技术输出等几大类服务。在选择出海国家和市场进入方式上,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的国家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是支付业务。以蚂蚁金服为例,从印尼市场开始进入,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2015年,阿里巴巴与印尼第一家电子支付服务商DOKU签署协议,跟踪和简化印尼客户的付款。2016年蚂蚁金服对泰国金融科技公司Ascend Money展开战略投资建设,打造了泰国版"支付宝"。2017年2月控股菲律宾版支付宝Mynt,为当地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2017年5月合并东南亚支付平台HelloPay,成立Alipay,试图将支付宝扩展至东南亚地区。2018年3月,蚂蚁金服与印度尼西亚的Emtek集团(Elang Mahkota Teknologi)联合推出电子钱包DANA正式上线。
二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方面,以恒昌公司为例,2018年下半年,恒昌正式进入印尼,与当地合作伙伴成立控股公司,在印尼开展包括贷超、催收等业务,2019年4月获得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注册号,同时成为印尼科技金融协会(AFPI)的新晋成员。2019年,恒昌100%控股的菲律宾公司成功获得了借贷和金融(Lending, Financing)两张牌照,该公司也成为菲律宾金融科技协会Fintech PH的唯一中资成员。
三是财富管理。在线理财与金融科技输出方面,新加坡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了“监管沙盒”模式,吸引了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的关注和落地。如陆金所的国际业务平台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份上线,并于2018年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则性批准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apital Market Securities License,简称CMS)”,正式在新加坡开业,为拥有海外银行账户(资产)的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资管服务及托管服务等一系列财富管理服务。
3
出海东南亚遇到的问题
目前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历史国情、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差异较大,各国金融监管的政策和信用环境也不同,金融科技作为创新型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瞬间变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海企业也面临着文化理念差异、基础设施不健全、征信数据缺失、监管不到位、法律制度缺失以及人才紧缺等各种问题。
在文化理念差异方面,菲律宾人比较安于现状,更加注重家庭,难以适应中国国内“996”的工作制;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地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的“利息理论”反对利息,禁止不当得利,也是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必须要面对和化解的差异。
在监管法规方面,支持性和一致性的法规政策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少国家政策频出,且要求严格。以印尼为例,受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监管的个体网络借贷(P2P)注册备案条例,仅2018年一年就推出了许多无法预期的新政和具体要求,如规定日利率不高于0.8%,使得部分已上线运营的P2P平台不得不下线或进行大幅重组。菲律宾虽然没有具体的P2P牌照和监管政策,但对借贷的出资人和注册资本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近日多家泄露个人隐私的现金贷平台未能按要求整改,被菲律宾隐私委员会(NPC)勒令停止运营,并通过谷歌商店下架相关产品,其中有多家持牌的中资平台。
在基础设施和征信数据方面,东南亚地区内的每个国家,其风险管理水平、征信覆盖率差距明显,每一个国家采用的业务模式和市场进入策略都不尽相同。对于头部比较成熟的市场如新加坡,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方法和平台,而泰国或马来西亚、印尼,着重点则落在如何获客、如何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等。
在人才方面,随着越来越多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出海东南亚,人才出现断层,人才争夺和招聘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公司无人可用或面临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
4
总结和建议
东南亚各国在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但整体而言,现代金融服务不到位,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电商和网购等现代消费人群迅速增长,网民基数大、新技术应用场景多,为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潜力。
根据已公布的信息,一系列金融科技公司都进行了海外布局,并且无一例外都涉足东南亚市场。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聚焦在移动支付领域,创业类的金融科技公司如恒昌等则聚焦在信贷服务、在线理财等几大类服务。
东南亚地区金融科技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出海的金融科技企业应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无论是机构合作还是市场拓展,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融入,不能过度依赖国内支付、网贷、贷超和三方大数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经验。总体而言,出海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出海企业要注重合法合规的经营,做到不利用监管空白或漏洞赚快钱、黑钱给中资企业甚至国家层面带来负面影响,要塑造良好的集体形象;
二是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节日,如恒昌在印尼分公司的办公场所为当地员工设立祷告办公室等,真正充分融入当地文化;
三是在充分了解本地政策和市场的情况下,积极加入行业自律协会,建立中资商会和交流平台,开展同业交流;
四是在团队搭建和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大胆招聘并大力培养本地员工,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作为本地人的先天优势,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和市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