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前,分离焦虑?这样做,能明显缩短孩子的分离焦虑期

2019-08-26   毛毛妈育儿经

马上就到九月,又到了幼儿园小朋友的集中入园季。这对于每天和娃斗智斗勇的老母亲而言,真是一件大喜过望的事:

娃入园了,咱就解!放!了!

狂喜刚一半,老母亲们灿烂的笑容还未完全舒展开来,又心梗般地凝噎住笑,为另一件事忧愁起来:

娃不愿去幼儿园,这可怎么是好?!

每年入园季,幼儿园墙外都是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有网友这样调侃:“如果你在幼儿园外看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不要报警,她们不是人贩子,只是孩子第一天入园!”

邻居家小孙子,每天欢快活泼地起床、穿衣、吃饭、上厕所,只要奶奶拿起书包,“上幼儿园”四个字不消说,小男孩就戏精附体一般,“哇”地一声嚎......

接着,连哭带说唱:“我要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姑姑父舅舅舅妈……”

全家族人的称呼都喊遍——声调由高到低,一路从家叫嚷到幼儿园,伤心绝望之情可见一斑。

邻居奶奶愁得不得了:“孩子入园都一个月了,天天哭,把身体哭坏怎么办?”

入园分离焦虑,如一根鱼刺,欢快地横在孩子们奔向长大的路上,也如一口咽不下吐不出的浓痰,堵得家长直发憋。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幼儿园新生入园三天内,有分离性焦虑情绪的孩子占60%以上,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新入园孩子,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

一位在幼儿园工作过20年的老师说:“入园焦虑对于初次迈出家庭的幼儿而言很正常,但,家长在能否在家庭里给予孩子正确指导,则是影响孩子入园焦虑长短的关键。”

毛毛妈说

分离焦虑是每个孩子入园都要面临的问题。孩子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人,出现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面对焦虑,每个孩子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有的会大哭,要找妈妈,有的选择沉默不语,有的不肯睡午觉。

下面这些建议家长提前做好

早期的分离训练:

增加孩子独处的时间,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远远地看着孩子。家长外出时,一定要当面告诉他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家,鼓励孩子看着妈妈走,跟妈妈说再见,这样能帮助孩子学会忍耐分离,信任妈妈,为幼儿园的分离做铺垫。

熟悉幼儿园环境: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即将进入的幼儿园,让孩子观看小朋友快乐游戏的场景,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多描述幼儿园愉快的生活场景:

“你在幼儿园会玩得很开心,你们会一起滑滑梯、一起做游戏……”

“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你们吃饭、睡觉,还会带你们做游戏……”

提前认识老师和同学:

让孩子先跟老师有接触,这样孩子就不会太陌生。可以提前同一幼儿园的孩子建立联系,这样孩子就会有熟悉的朋友。

给沉兽的孩子理解与鼓励:

如果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沉默不语,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讲话。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赞扬,并允许他们有言语自由。增加孩子参与社交的机会,鼓励孩子以多种形式进行参与和回应

允许爱哭的孩子发泄情绪:

当孩子入园哭闹时,与其抑制他的情绪,不如允许他哭出来,情绪流动起来,就好受多了,这样他也才有了关注其

当然家长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记得此前,孙俪曾发过一条微博:

邓超要出差,送等等和妹妹去了幼儿园,除了一遍遍问孩子们会不会想他,送他们进了教室也是一步三回头。

看着邓超这七尺男儿斜靠在教室墙上,依依不舍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入园焦虑,从来都是双方面的,除了孩子的不适应,家长也常常表示担忧。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却很差。

面对家长的焦虑和依依不舍,孩子只会更加郁郁寡欢、惶惶不安。

闺蜜家孩子就是这样,上幼儿园哭了三年。

闺蜜是特别焦虑的人,总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孩子条件反射一般,到幼儿园后就哭。到后来孩子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哭。

心理学家称:这是孩子用哭来配合妈妈的焦虑。

潜台词是“好吧,妈妈,我离不开你”,以此来满足妈妈的内心需求。

上幼儿园本是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