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借鉴!从遥远的北欧,学习如何将孩子培养成终身阅读者

2019-10-21     CERA播种阅读

根据2018年人民日报公布了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在2018年的平均阅读量是4.67本,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9本,日本则达到了40本。另一份来自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

孩提时代薄弱的阅读习惯,会导致成年以后巨大的阅读量差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学校和家长早已形成的共识,而如何去培养却始终是个问题。今天,我们不妨向外探求,从教育发达的芬兰,找寻阅读教育及阅读环境创设当中值得借鉴学习之处。

芬兰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国家,芬兰最好的建筑、最好的设计都是学校和图书馆,芬兰人均年阅读量40多本书,而且芬兰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常居世界之冠。究其原因,这与芬兰整个国家的阅读环境的建设密不可分。



-01-

孩子的第一本书是政府赠送的


在芬兰,每一个孩子一出生,就会收到政府的大礼包,这就是鼎鼎有名的Finner Baby Box,包括一些婴儿服装及其他的必需品,其中还赠送一本童书及一笔可用于书店、美术馆消费的儿童福利金。也就是说,孩子的第一本书是政府赠送的。也许孩子还不懂每一个字的含义,但是已经习惯书在身边的感觉。

-02-

芬兰是图书馆的国度


统计显示,芬兰是全球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80%的公民使用图书馆服务,约40%的芬兰公民每个月会光顾图书馆两次,每年人均借阅18本书,图书馆内平均每本书每年被借阅2.5次。在芬兰图书馆,你会感觉比在家里看书还要舒服。在图书馆的儿童区,孩子可以尽情玩耍阅读,每周他们也有固定的故事时间,孩子们横七竖八的趴着听故事。

-03-

每个芬兰人都是孩子阅读的典范


每天10点半睡觉,5点半起床,起床后半个小时读书”,芬兰人坚持“三个半”的作息时间,读书就已经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在公园里,地铁上,咖啡馆里,你可以随处可见读书的人,一本书就好像是一个世界。无需拘于环境,无需顾及场所,书是沉默寡言的芬兰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每个芬兰人都是孩子阅读的典范。

-04-

家庭环境是最好的熏陶


在家里,每个家庭在装修时,都会在家里打造一面书墙,让孩子不管在图书馆还是家里,都可以拥有丰富的藏书,可以随手可得,有书可读。

在保证孩子有书可读的基础上,芬兰父母会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判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他们认为,成人总是用自己的经验看世界,孩子是用想象看世界。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05-

学校的阅读时光是自由的


小学低段的学生一周有两节自由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走道、图书馆、角落,任何他们想待的地方看书。如此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自由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够随时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这就是芬兰阅读课的最大特色——鼓励孩子在自由互动场景中享受阅读。

在芬兰,大到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城镇的图书馆,小到鼓励阅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的自由场景,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之下,将阅读融入生活,将其视为最自然的事情。

国情不同,我们或许在很多方面无法复制芬兰的模式,但其中营造阅读氛围,打造阅读环境的一些做法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 01 -

布置阅读环境


对中国孩子来说,相较于公共图书馆,学校、班级、家庭的图书馆或图书角利用率更高,所提供的图书也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和班级图书馆的建设中多下功夫。

  • 方便到达的学校图书馆

不管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有多丰富,布置多温馨,如果位置不合适,图书的流通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图书馆安排在出入方便、空间宽敞的教室。如果没有办法重新选择图书馆的位置,那么可以将书架放在学生随时可以借到书的过道,尽量不要将书放在偏僻角落或者不便到达的教室。

  • 更具仪式感的班级图书馆





有研究显示,有班级图书馆的学生比没有班级图书馆的学生,阅读时间多50-60%,可见班级图书馆的存在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散布在各个班级的小图书馆或图书角会更便捷和个性化,教师可以针对本班的情况做一些独特的设计,比如增加学生在班级图书馆阅读时的仪式感。在此,我们向大家分享一些tips,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为图书馆命名 /

一定要为班级图书馆/图书角命一个名字,哪怕一个最简单的名字,都可以为图书馆正身。因为这是图书馆在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告诉孩子们,这里就是我的地盘。

当然,您还需要在图书馆里放置几个简单的书架,把书整整齐齐的摆放。书籍的分类既可以按照书籍的阅读难度来分,也可以按照内容来分,或者直接让孩子们安排,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国内某小学图书角


国外班级图书角

/ 借阅登记本、借书证、借阅制度 /

借阅登记本和借书证是配合使用的。设立借阅登记本与借书证,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让他们知道从公共空间拿书看,就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当然,简单的借阅制度也必不可少。

/ 条形码、印章 /

为了增加仪式感,在书籍上贴条形码或盖上印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本普通的书,只要贴上条形码,就似乎在宣告这样一个事实:我属于班级图书馆。

有些书籍不能贴条形码,那么选择盖章也不错。

- 02 -

安排阅读时间

要想培育孩子成为一名读者,一定要给他充足的时间来阅读。阅读时间的长度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7岁左右的学生,一次大约15分钟(一天可以安排两次);

9岁左右的学生,一次大约30分钟;

13岁左右的学生,一次大约40-45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但最好不要对学生的阅读看法和对书本的选择做评价。此外,教师在为学生安排阅读活时,还可以参考以下几条规则——

  • 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抛开一切只管阅读
  • SQUIRT(Sustained Quiet Uninterrupted Independent Reading Time):保持安静不受打扰的自主阅读时间
  • USSR(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不受干扰的安静阅读

(关于持续默读您还可以点击下方文字,查看相关内容)

持续默读走心干货!关于SSR,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如何在中学阶段实施英语持续默读,视频课程+案例+答疑,全方位指导!

- 03 -

掌握阅读状况


美国阅读教学的先行者Donalyn Miller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她的书Reading in the wild 中建议老师们要做好自己班级的阅读记录表,以此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速度和阅读偏好。


图:班级阅读记录表


美国教师在做Running Record上比较成熟 ,一般都会有分级配套的书籍及记录表。如果没有这些资料,老师也会让孩子们选取适合自己的书,一边读,老师一边记录阅读篇幅、阅读时间、错别字等。


除此之外,国内教师在做班级内的阅读记录时也颇有心得,在播种阅读的往期推送中,就有广东番禺傍西小学教师运用阅读记录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案例,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点击蓝色文字了解 英语阅读记录卡的使用与建议


- 04 -

做孩子的阅读典范

家长和老师都要明白,并不是给孩子阅读时间和资源,孩子就能够成为你心中成熟的读者,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品味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培养。就教师而言,如果你对学生读过的故事、诗篇、绘本或民间故事不甚了解,那又怎能引导孩子去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跟上时代,丰富自己的阅读,自我充实,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引路人。

作为家长,如果你并没有阅读的习惯,而且家庭活动通常以看电视为主,那么看电视的时间其实就占用了孩子的阅读时间。因此,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除了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还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共读,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家的小读者。

- End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Mz_7W0BMH2_cNUgViH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