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导演和彭于晏是一对老搭档,从《激战》到《破风》再到《湄公河行动》以及这次的《紧急救援》,被称为“魔鬼导演”的林超贤对彭于晏合作过四次,每一次都要求严格,却又情同父子。这对“超惊晏”组合,真真正正又一次让我们惊艳!
12月18日,原本计划于2020年1月25日上映的《紧急救援》在漫长等待了329天之后正式上映,作为中国首部关于救捞题材的电影,林超贤忠实还原出中国仅有300人救捞队伍的真实一面,无论从人物形象、剧情设计、主题内涵都可圈可点。看完本片,坐在影院中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既为救捞人“这就是我的职责”这般的使命感所感动,又为他们舍弃小家成就大爱的精神所折服,中国有太多这样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用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支撑起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聚焦这样一个群体,显得意义非凡,情真意切。
01、从“行动“到“人”,林超贤每次突破都饱含深情
2015年拍完赛车手题材的《破风》之后,林超贤偶然看到一则关于救捞人员海上救助遇难人员的真实视频,一艘渔船爆炸起火,几名渔民紧紧地抱住桅杆命悬一线,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将渔民送上了直升机,自己却选择继续留下,继续扑灭船上的火焰。这种“以命换命“的救援精神触动了林超贤,在调查资料时,林超贤发现,海上飞行救援队全国仅有300人,而他们每年却要救助超过3500名遇难者,可惜他们的事迹很少有人知道,由此萌生了拍成电影让更多人知晓的念头。
林超贤的电影总是喜欢聚焦那些需要被了解的题材和人物,可能这些人物并不起眼,却有着积极向上、启迪世人的现实意义。《湄公河行动》掀起了禁毒题材的热潮,《红海行动》聚焦中国军事国力的强盛,凸显“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价值理念,因为拍摄过大量的警匪片,林超贤导演从拳脚、枪战中表现出一种积极的能量和精神,他们对抗的是狡猾的对手,但到了《紧急救援》中,对手却换成了高深莫测的大自然力量,人类再也无法通过“动作”取胜,而是要依靠经验、装备与顽强的求生意志。
辛芷蕾饰演的方宇凌机长问彭于晏饰演的高谦一个问题:“以一命换一命的方式值不值?”高谦回答:“一个不值,那就多救几个!”片中很多的话语看似简单,却饱含着救捞队员对一个个生命的珍视,为了救人,他们可以说拼尽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02、重金投资拍摄四场灾难救援,高强度训练让彭于晏几乎失聪!
《紧急救援》使用了目前华语电影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海上拍摄,很多场景都是实景拍摄,从厦门、广西、福州辗转墨西哥,筹备了5年,拍摄了132天,最终完成了这部多重极限挑战的电影。
四场灾难救援行动从海陆空三个维度展现救援工作的高强度。海上油井平台爆炸体现出对救援人员判断的重要性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峡谷救助油罐车展现灾难的复杂多变与险象环生,客机迫降救人诠释救捞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患难与共的压力;天然气运输船失火揭露生死存亡之间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个场景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记载了救援过程的艰辛与救援队员的心理,而演员的全情投入则会让观众倍受感动。
开拍前,演员们接受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潜水、憋气、泡冰水、徒手攀爬、负重等影片中展现的场景成为彭于晏等人的日常训练,辛芷蕾曾说“每天都累到瘫”,彭于晏为了拍直升机救援,更是在200多尺的高空一吊就是三四个小时。
俗话说水火无情,彭于晏不仅要在水温6摄氏度水中模拟救援队员,更真实地被600度的烈火包围,还曾经下潜到18米的水下体会对水真正的恐惧,没有吸管,全靠毅力求生,所以片中高谦所说的“我恐惧”不仅仅是对战友丧生的害怕,更是自己真正体会到了死亡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退缩,这才是最感人的桥段。
由于长时间的高空和水下拍戏,彭于晏也发生过意外,影片中出现过彭于晏耳鼻冒血的情景,这是由于压力差过大所致,现实中彭于晏的耳朵真的发生了状况,听力突然下降80%,医生诊断为耳朵里的神经线出了问题,吃药打针无济于事,只能通过慢慢调整恢复。足足养了三个星期之后,彭于晏的听力才恢复正常,林超贤说“那三个星期里,我跟他都活在恐惧中”。
正是因为“刻苦、克己”这四个字,林超贤才真正拍出了危机时刻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真实感触,除了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外,更多的是属于平凡人的伟大。
03、全国仅300人!生死考验下的温暖关怀凸显平凡人的伟大
有一个数据显示,中国救捞系统自1951年8月24日成立以来共救助80134名遇险人员,其中还包括12287名外籍人员,救助遇难船舶5308艘,打捞沉船1821艘。可以说,凭借着300人的救捞队伍,创造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很多像高谦一样的人一旦退缩,可能将意味着有人无法得到救助。
《紧急救援》的感人之处不仅在于危机时刻的守望相互,更体现出平凡家庭的“舍小家,救大家”精神,高谦儿子脑部有肿瘤,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刻,高谦奔赴战场,他与儿子面临着同样的生死考验,同一个画面中的父子儿子更体现出亲情的可贵。
中国的海岸线如此之长,在人力有限的时候,救援队一出海可能几个月都无法回来,一年中能见到家人的时间只有两三面,他们对家和家人有更强烈的渴望。
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种强烈的戏剧冲突一直是本片的主线。
高谦的人生从未脱离开救援,他的妻子是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救助的人,方宇凌机长可能是他未来会爱的人,他的同事都是他最亲的人,而唯独对孩子,他是亏欠的。孩子想要妈妈,父亲永远替代不了母亲,但高谦没有办法,如果再次爱上救援队员,可能这种爱依然是微不足道的,更可能是一份牵挂,正因为害怕失去亲人,所以内心才摇摆不定,这同样是一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精神。
《紧急救援》传递出救捞人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无论从题材、剧情和主题上在中国影视都独树一帜,这部影片中的情感真实而充沛,相信每个观赏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对生命和责任的全新思考。这部电影也会名留影史,成为中国救援题材一个标杆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