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朋友小A是一名90后,他跟我说国庆之后准备换个工作,因为他们前不久刚换了一个上司,那个上司经常在下班和周末在微信里面找他们要这要那,他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必须要换工作。
其实小A当初加入的这家公司到现在不过才10个月,一年时间都不到就准备跳槽发生在小A身上已经很多次,从他参加工作到今年才5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6份工作。
我对小A说这样频繁跳槽很不好,就比如他,如果踏踏实实在第一家公司工作5年,说不定现在已经是个团队Leader,即使再跳槽到其它公司也是主管级别,而这5年里来来回回跳了很多次,貌似薪资有一些涨幅,但是职位依然只是普通的基层员工。
小A再过两年也将来到30岁的年纪,按照他这样的职业规划,在30岁到来之前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迎接他的可能就是很多人会面临的中年危机。
小A并没有理会我的劝告,反而理直气壮地对我说,他们90后的择业观就是这样,没有必要在一个公司里委曲求全,做得不开心就是要换,工作就是用来换的,但是好心情却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这样的解释我竟无言以对,因为他说的是实情。前不久我也看到一个数据调查的报道中显示,90后一段职业经历平均时间是7个月。这说明,很多人不仅是像小A那样在一家公司一年都做不满,甚至连半年可能都不到。
无独有偶,曾经一个前同事也是一名90后,有次出差遇到他,跟他聊起工作上的事情,他也是准备换工作,原因很简单,他想提升收入。他认为通过跳槽涨工资是最快的途径,一次跳槽可能就能涨个30%~50%的年薪,而在一家公司累死累活工作一年,等到普调的时候能有个10%就不错了。
所以,这名前同事一直遵循这样的涨工资策略,已经更换了好几个工作,这几个工作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他认为自己无牵无挂,换个城市生活有更多生活体验,只有不断地换工作换城市,在涨薪的同时还能为将来最终选择哪个城市定居有帮助。
他的这套逻辑也竟然让我无言以对。不过通过他的各种描述,看着他的谈吐,似乎能力和知识还是停留在几年前他离开的样子,我又忽然释然了,我知道他的机会窗口正在关闭,他和小A一样,最终会面临自己的中年危机。
很多人真的是把跳槽当成职业规划,却没有想着把工作做好和能力提升当成目标。朋友小A工作就是为了有个好心情,工作时间工作,非工作时间天大的事情也不要烦我;前同事通过换工作来涨工资,原公司给我涨的少,那我就跳去同行的企业,总是可以给我涨不少。
小A和前同事现在看似还有市场,似乎还总能找到工作,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他们相对年轻,企业需要年轻的人,而且他们换来换去也不过是基层岗位,工资就算涨点,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但是,他们的年龄一旦迈入三十岁的门槛,他们就不再拥有这样的优势了,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招聘一个中年的基层员工。当他们自己到了三十岁,想必对自己的工资期望也越高,他们给自己留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即便是光散简历也可能无人问津。
我自己工作了近15年,但是目前还是在第三份工作,相对很多70、80后估计也算是一个换工作频繁的人,但是相比90后换工作频率可能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现在的上司工作了近20年,他从一毕业就加入了这家公司,目前是公司的副总,再过两年公司如果能上市,他马上可以财务自由。即使公司不上市,这20年公司也给予他很多回报。如果20年换10份工作,那肯定不会有他现在这样的成绩。
很多人忽视了一份工作本身并不是只有一份工资,如果你只看重工资,你就会不断通过换工作来调整工资。但是,一份工作除了工资之外,还有你在这家公司的人脉,你对公司业务、产品的了解,你能获得的各种支持,还有职位上的提升势能,以及各种资源的积累。频繁换工作就意味着很多东西你要从头再来,所有的积累都要被清零一次,看似工资有了一些提升,但是各种基础都不再牢靠。
职场就是这样,幸运不过是一时,生活不曾饶过谁。你前期想着怎么简单怎么来,工作一不顺心就跳槽,随着年龄的增大,你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作者简介:简书、今日头条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者,随手记等各大财经类平台特邀理财作者。已出版个人理财书籍《理财要趁早》、《轻松做财女》、《理财趁年轻——愿你过上想要的生活》,职场励志书籍《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职场精进之路——从巨婴到大咖》、《毕业五年,拼什么成为5%的人》等。微信公众号: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