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强子对撞机已“没落”?杨振宁认为其他基础研究更重要

2020-10-06     科技数码睿泙

原标题:大强子对撞机已“没落”?杨振宁认为其他基础研究更重要

“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HadronCollider,简称“LHC”)坐落于日内瓦附近的侏罗山下100米深、总长17英里的隧道中,乃是粒子物理学科学家为了探寻新的粒子、以及微观量化粒子而建造的机制设备,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迄今为止规格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2008年9月10日,前任的项目负责人林恩.埃文斯亲自启动了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首次测试,这意味着人类步入高能物理研究的崭新时代,当大型强子对撞机在2010年开始收集数据时,粒子物理学家们对它寄予厚望,除了希格斯玻色子之外,他们希望大型强子对撞机还能爆发出其他的新粒子。

今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简称“CERN”)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呼吁建造一个周长为100公里的巨型粒子加速器,用于精确研究希格斯玻色子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暗物质、反物质等等的相关研究工作,他们把这一台新型大强子对撞机命名为“未来环形对撞机”(简称“FCC”),预计它会花费150亿欧元。若“未来环形对撞机”的建造计划顺利实施和建造完成,则欧洲大强子对撞机关闭之后,“未来环形对撞机”会在2040年左右开始运行。除此之外,日本的粒子物理学家们希望建造一个20公里长的直线对撞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也筹划着一台大型强子对撞机,不过,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大强子对撞机已经“没落”,不值得投入大量资金去建造。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振宁在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上,与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们探讨未来的高能物理学的发展方向,谈及大强子对撞机时,他对其他的物理学家说“Thepartyisover”(即“盛宴结束”),他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高能物理学的高峰期,比较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诞生于这一时期,而到了八十年代,已经没什么让人惊叹和重视的理论问世了。没有重要的新概念和理论问世,高能物理学领域就没有新的领域可供研究人员开拓,所以杨振宁奉劝一些青年人不要投身高能物理学领域。

2016年,杨振宁发表一篇针对性的文章,反对中国建造大强子对撞机,具体的理由有:一,大强子对撞机是一个“无底洞”,他认为中国建造大强子对撞机的预算不少于200亿美元;二,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三,建造大强子对撞机的费用,一定会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的研究经费;四,超对称粒子仅仅是一个猜想,用大强子对撞机发现超对称粒子更是“捕风捉影”;五,高能物理领域的重大成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实际的益处,而人们的实际生活正面临着各种困境;六,即便中国建成了大强子对撞机,其主导者也不是中国人、大概90%是外国人;七,没有大强子对撞机,高能物理学也有值得科研人员探索的方向,比如新的加速器原理、精妙的几何结构和弦理论等等。

杨振宁直言不讳的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高能物理学就走了下坡路,现如今,已是大强子对撞机“没落”的时候,即便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一个重大贡献,可这一贡献的基础,乃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理论。而且,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之后,目前的大强子对撞机就到了极限,他们要建造更大的对撞机、消耗更多的物力和财力。若中国建造一台大强子对撞机,也会走上欧洲的老路,杨振宁坦言自己无法接受中国消耗200亿美元去建造一台大强子对撞机。

小考题:你是否支持杨振宁的观点?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B2X_XQBd8y1i3sJmB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