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笔落,天地广阔”
文 / 张荆棘
当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你就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五年,我写了很多个十万字。
如果你问有没有自己不喜欢的文字,那当然是有的,毕竟我以前也蠢过。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概是17,18年吧,我热衷于聊时事热点,原因无他,每次讨论热点,阅读量总比我平时写的稿子要高出许多。
而当时的我,也总以为自己比某些公众号作者要理性一些,要聪明一些,所以每次当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占据上风时,我就会跳出来写篇文章。
那些文章里,我不加任何来自于网上的图片,也从不揣测事件人物的想法和动机,只根据事实去跟读者探讨我的看法。我虽然不是读新闻,也不懂新闻学,但我也希望通过自己某些不切实际的坚持,用文章跟读者和某些作者表态:“聊热点,其实真的不必喊打喊杀。”
但慢慢地,当你聊越来越多的热点,你会发现,其实社交网络并不会因为你的参与而发生一丁点的改变。
因为人们转发推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告诉他身边的所有人:“这篇推送里面所表达的,就是我想表达的。”
在这个“目的”里,推送背后的作者想表达什么其实是不重要的,那篇推送所代表的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这才是为什么,后来某几个公众号的作者突然都变得“极其愤怒”,恨不得在每次热点事件发生的时候第一个跑上去摇旗呐喊。
最忘不了的是上年的年末,那几个公众号愈演愈烈,每次都通过肢解新闻跟故事人物的边角料故事来煽动情绪,篇篇十万加,点赞也成千上万,如果跟他们比数据的话,杂乱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一样动弹不得。
所以说没有纠结也是骗你们的。
但纠结的结果是,我决定放弃了。
放弃那条极其高效的成功道路,毅然决然地让杂乱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决定不再讨论热点,甚至不想表达太多锋利的观点,我们开始只写那些我们想写的故事。
有时候事情就是一念之间。
当我们决定不再写热点,我们也就不再需要观察那些号的数据与套路,因为虽然大家在做的仍然是公众号,但我们已经走上不一样的道路,一切的对比,甚至情绪上的“不服”都失去了意义。
而命运有时候又是如此奇妙,做出决定后不久,微信推出“在看”功能,它直接决定了公众号推送的阅读量不再跟“转发朋友圈”死死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立场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你故事讲得足够好,你就可以得到传播。
而为了把故事讲好,我们从原来的“纯文字”变成“漫画”,很多人问我们是不是因为不会画的数据好才做出这样的改变,但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如果我面前有一个更好的讲故事的办法,那我就一定会使用它。
不论它是文字,声音,画面,甚至是视频,只要更好,只要我们做得到,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
这就是杂乱做出改变的最原始想法,我们不再顾忌别人的看法,也不再留恋那些自以为是的执着,我们只做最好的故事。
在杂乱的公司内部,一直有一句话叫作“跟着版本走”,意思是:“这个版本什么英雄/打法最厉害,你就用什么。”
它是我从英雄联盟这个游戏学回来的。
当时的我玩了三年的英雄联盟,连白金的门槛都摸不到,但有一次我看了JY的解说视频,JY说了一句话:“这个游戏,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玩家,那努力是不够的,你要有天赋。但如果你只想打上钻石,那就一句话,跟着版本走。”
于是我那一个月只玩版本最OP的英雄,终于上了唯一一次钻石分段。
所以从文字到漫画,也是基于我们对“跟着版本走”这句话的贯彻。
于是,杂乱从上年年末时间的平均阅读量7万,又升到了平均13.14万。
从数据层面上来说,算是逆势增长了。
而编辑部的状态也从原来的“颓败”变成今天的“自在”。
我们终于不需要再等新闻跟热点的打救,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更纯粹的努力,朝着“故事”两个字不断前进,一切问题就能够真正意义上地迎刃而解。
我知道我说的好像很简单,但真的,这就是我写杂乱无章写到第五年,最想跟你们分享的一些思考。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你总能找出三种选项:
第一个选项,你不需要很努力,你只需要使用最“聪明”(甚至是可以用“鸡贼”来代替)的方法去做,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它一定是最轻松的,但它也大概率是“错误”的。
而第二个选项,它需要你对形势拥有足够的判断力,同时又需要你很努力,你才能够获得较多的收益。它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正确”,很多人无法理解。
第三个选项,就是又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聪明的选项,不用解释,你们大概也明白,它的收益是最低的。
所以我们经常要做的选择,往往是在第一个选项和第二个选项中发生的。
而杂乱无章,这个公众号,这群人,它的所有文章,通过五年的实验,它只想告诉你一句话,就是:
“别选最轻松的,要选最难的,因为你要的不是短暂胜利,而是‘把某些事情给做成了’。”
晚安,
杂乱五周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