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呼吸宇宙的病症。”
文 / 大福
我不太会做确定得不到回报的事情,但在感情这件事上,我这样的人好像不太多。
那天和他约宵夜,他坐在我对面一直拿着手机。
我不耐烦地说:“吃饭就好好吃饭,别总捧着个破手机。”
他连头都不抬,继续拨弄着手机,低着头说:“我在看她新发的动态。”
一。
其实他们第一次见面我就在现场,男生对喜欢女生的一眼认定,是藏不住的。
就像毕业以后她去了英国,他依然每天熬夜克服时差只为陪她聊天;为给她邮一包想吃的辣条,他甚至花过几百元的运费。
每次她回国要在上海转机,为一年仅有的几次见面,他毕业后直接去上海找了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
后来她在英国读完书,回到老家深圳后,发现两个人眼界实在相差太多,加之长期异国恋消磨掉太多感情,和他说分手。
他又把上海的工作辞掉,和我说要去深圳发展。当时我不信,可当我再看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在深圳租好房子了。
我把他的手机抢过来,质问他:“你都为她做那么多了,最后还是分手,你自己觉得还能和好?”
手机里她的每一条动态他都有点赞评论,字句间的刻意平淡,看起来有些滑稽。
他苦笑一下,拿回手机锁屏,想要掩饰这种尴尬,和我说:“我这么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我对他的话有些不解,问他:“所以呢?”
“所以我对她的付出,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 他接着说,“在一起的时候这样,分开后好像有惯性似的,还是这样。”
基于他对她的喜欢程度,我不得不问他:“你还打算这样到什么时候?”
他说:“到不喜欢为止。”
可谁都知道,从喜欢到不喜欢的过程,并不能让人解脱,只能让人陷入某种纠结。
二。
他开始描述属于他的纠结:“我不是没想过算了,但就是放不下,你能理解那种感受吗?”
我坦诚地回答:“我理解不了。”
他应和着我说:“我都理解不了我自己。”
说完后,他一只手杵着桌子,另一只手费力地从口袋里掏出正在震动的手机:“嗯...我在南山这边,你想过来就过来吧。”
放下电话后,他看着我疑虑的眼神,解答我的困惑:“没什么,就是有个女生最近一直在追我。”
有的人在别人面前卑微得想要买醉,却可以让另一个人呼之即来,这还真是件奇怪的事情。
“你这是已经开始尝试放下了?还是开始破罐破摔了?”我问他。
他说:“我总给分手的她点赞评论,那天被人家骂了,当时正好这个女生在追我,我就想着试试看。”
听完他说的话,我们沉默好久,彼此心知肚明,这么做到底有多渣。
三。
那个女生过来的时候,我留意到她看他的眼神,就像他看他前女友的眼神一样。
我也能看到当女生想要扶着他的时候,他甚至都在下意识躲闪。
可她还是一直坚持把我们送回家,并且在路上买了酸奶和明早的早餐。
走之前我问她:“你知道他......”
没等我说完,她打断我说:“我知道啊,不要紧的。”说完还不忘一直在交代我照顾好他。
等她走后,我和朋友在楼下坐着。他先打破沉默:“本来刚开始和这个女生在一起,是想试试看,后来她对我越好,我越对她喜欢不起来。”
这有点像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一味地付出,不但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还会让对方感到理所应当,变得毫不在乎。
“其实你对前女友,和这个女生对你,差不多。”我接住他的话,劝他。
“是啊,今天这个女生过来找我,我忽然发现,付出有时候是为了回报,有时候是心甘情愿。”他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而我也许只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喜欢前任多久。”
我把他的手拿下,开导他说:“所以,看到别人付出多少都没用,你也能明白得更快。”
最后。
那天到他回家以后,拿出很多机票的票根给我看,告诉我:“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一个结果,结婚或者哪怕一点回应。”
然后,他又指了指堆在阳台的几箱空酒瓶,和我说:“这些付出,我现在明白了,也是想要得到结果,不过是需要时间给自己的一个结果。”
我接着问道:“说得挺明白,那现在这个女生,你准备怎么办?”
“我其实早早和她说明白了为什么在一起,但她接受这样的局面,我想她有天也会想明白吧。”他说完后,轻松地躺倒在床上。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玩笑话,还是真的想明白了。
但我希望他们都能真的明白,付出这件事,无论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只靠心甘情愿是完全不够的。
到最后还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乎的是付出的过程,还是想要得到的结果。
作者/大福
插图/《蓝莓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