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育的本质是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大到思想教育、小到行为动作都是文明的传承,这也是老师价值的具体体现。
师德化于形,润物细无声。
有人说,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是所有学生看齐的方向,所以时刻都应当谨言慎行。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科技的力量让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无限制接近,一张照片或者一段录音都足可以通过网络让一个教师千年道行一朝丧。
【事件1】
前不久,网上不就出现了这么一则新闻吗,说一位教师只身拦住高铁非要等家人上车,这位教师可能认为自己在学校外面的事情与工作无关,但是网络让世界没有距离,她的学生看见后会怎么想呢?
【事件2】
今年4月10号的时候,网上就爆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课堂上辱骂学生的视频,让人有点不能接受!这位老师甚至用了“站街”这样的词来形容学生。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名老师身穿白色衣服坐在讲台上,这位老师先是批评了学生唱歌不专业,随后就出言不逊了!这位老师居然说:你看看你们青春的脸蛋儿一副世俗,说难听点,就跟站街差不多。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气质,青春朝气都不知道去了哪里了!
【事件3】
3 月 25 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截图称,上海交大博士生CV方向博导倪某在一个 50 人的学术交流群辱骂学生“垃圾,白痴,文盲,写的东西跟屎一样,你们怎么不去吃屎呢”,并称“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等把自己锻炼成牛人,再提休息两字!”
(学生写论文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算可以借助中教数据库的智能论文写作辅助平台,写作论文也是需要多角度打磨的。导师的作用就是要给予学生一定帮助,骂人首先是个人素质有一定的问题,另外也是对于教师师德没有概念。)
教师:特殊道德的生活方式
既然为人师表,那么就需要你去习惯这种种特殊道德的生活方式,课堂上的讲授,行为细节表达,一个微笑眼神、一个行为都可能激发或者破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道德情感,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一辈子都会是学生道德上的楷模,只要自己是一个教师,就不可以放下对自己的道德约束。
师德一般靠个人素质和社会舆论约束着,有的地方出台了师德与教师个人利益挂钩的规定。
安徽印发办法,将每年进行师德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和岗位等级,并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
也就是说,你的师德考核不合格会影响你的工资。
虽然出了这个规定让很多家长放心了,但是小编觉得还是挺悲哀的,难道连师德都需要强制性管理了吗?
另外对于师德规范还有这13条红线:
《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对师德规范划定了13条红线。一旦触碰底线,轻则扣除绩效奖,严重会被辞退或者开除。
下列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应予处理: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在工作期间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或空岗、未经批准擅自找人替班;或在课堂上从事非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
(六)歧视、侮辱学生,虐待、伤害学生。
(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八)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九)在招生、考试、竞赛、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十)不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研究成果,或提供伪造的学术成果。
(十一)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二)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十三)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师德面临的困境
教师的自我矛盾心理。首先教师也是一个成年人,有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思维和承担,教师的付出也希望有可观的回报,但是社会上的其他职业、其他人通常以教师要做榜样为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求教师承担责任与义务,却不希望教师享有相应的权利与回报,甚至把不争利不争权看作师德。所以当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冲突的时候,自己是奋力去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权益,还是放弃自己权益,以关爱,宽容的模样去解决问题,教师自己也很矛盾。
外界的要求让教师处于两难地界。我们最亲近的人是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很多家长要求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甚至希望可以全天候地为学生工作、为家长解疑,甚至带病坚持工作,这样才是好老师,才是有师德的老师,但是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却丝毫不顾及人情,完全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来要求教师承担法律责任。外界要求教师用“爱”自己孩子一般去教书育人,但是一旦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却永远被责难。
当我们谈师德时,不能就师德谈师德,当我们要求教师有师德的同时,也希望能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那么为人师表看起来也就那么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