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奖惩有度,过多过少都不好,牢记八字原则

2019-12-17     母婴期刊

​上世纪时,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强化定律,在生物界引起了轰动。他通过狗来做测验。先行灯看到灯光或听到铃声,然后给其喂食。如此反复训练后,即使无食物提供,它依然在接收到铃声或灯光时口水直流,这也是我们经常讨论的“条件反应”。

事实上,铃声或灯光与食物是没有任何关联的,然而让它们相继出现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让狗以为只要有铃声或灯光,就能吃到食物,这样必然会促使唾液的分泌,让铃声或灯光成为了口水的分泌条件。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条件的影响,或由于受此训练,就会对一些特别的刺激物给出一些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动物强化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对巴甫洛夫的理论进行了强化。他觉得,人或者动物为了完成某项目标,会通过特定的行为,行为后果对其有利时,这样的行为会不断重复。若后果对其不利,这样的行为会变弱或终止。

强化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前者是想要对方做得更好的行为进行奖赏,以此强化该行为,如奖励、表扬等;后者为不想要对方的行为通过处罚,来弱化该行为,惩罚、责备等。

家庭教育总结

家长对儿童通过奖励评价其行为,如表扬、赞美、微笑、奖品、亲吻和鼓励等,以此方面告诉不孩,你做的是正确的,父母也希望你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可以让小房价对某种行为得以定型,给小孩带来愉快心情,并不断奋进。

惩罚是对小孩的坏毛病进行否定的评价方式,如批评、责备、限制、体罚等惩戒方式。以此让小孩战胜自身缺点,改正错误,是非分明,确认前进的目标。然而也会给小孩带来负面的情感,比埋怨、焦虑、恐惧、紧张、叛逆等心理。有的还可能与父母反目为仇。所以,父母惩罚小孩的方式要做到八字原则:有理、适度、有效、适时。

家庭教育里,奖惩灵活使用,可强化小孩的正面行为,抑制其负面行为。当小孩取得进步时,父母要进行奖励,对其表现的赞许,可以增加Ta的偏好和自信,让其更自豪和奋进。尤其对于一些进展缓慢,能力偏弱的小孩,父母可以进行充足的奖励。只要忽略小孩的微小进步,同样要进行正面的激励。小孩得到不断的肯定,慢慢地会更加自信,兴趣越浓,能力也会更强。

赞扬的成效与操作的时间相关。有关研究显示,赞扬的时间与赞扬的事物时间隔得越短,成效越明显,所以,父母对小孩的赞扬要及时。只要小孩有更好的表现,父母就要马上赞扬。可让小孩的内驱力得到强化,保持向上的状态。若小孩取得好的表现得不到赞扬,就无法强化其行为。或许让其感觉自身行为无人关注,而没有价值。当然,奖励也不能太频繁,来得太容易,反而效果不大,失去奖励的价值,弱化小孩的进取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6eJFG8BMH2_cNUgVq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