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新东方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2020-02-09   办学一点通

经过长期观察,我们首次独家揭秘——新东方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俞敏洪对人才的考核和激励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新东方曾经有一段时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有些人才拿了很高的工资依然要走,原因不是他对工资不满,而是他认为身边那个无能的人跟他拿的钱差不多,他另谋职业后可能也只能拿到在新东方这么多的薪水,但是至少不会觉得受气。


新东方原来有一些“平均主义”的迹象,这几年我在新东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考核机制,让新东方所有人的考核收益的差距拉大——原来新东方的老师就是拿死工资加奖金,现在优秀的老师开始变成合伙人。


当我们谈论考核机制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如果只考核利润,最终也会出问题。新东方前几年只考核校长们的收入、利润,结果到最后校长为了收入和利润,不惜挤压员工老师的工资,不惜把优秀老师开除掉,因为新老师成本低。我跟泰哥成立洪泰前一年,新东方发生了滑坡式下滑,股价滑到了18美元一股的低点,收入从20%下降到12%,利润下降了8%。


这两年调整新东方管理和考核结构的难度很大。新东方现在的考核机制,通俗说是“屁股决定脑袋”。我们不再要求校长和管理层创造收入和利润,而是考核你事情做对了没有——倘若做对了,收入和利润是自然结果。


刚开始人力资源部门认为这种考核指标没法量化,我逼着大家做了一些非常粗旷的量化指标。但是,即便是这些粗旷的量化指标,也把新东方带回了正路,最后的结果是新东方业绩一路飙升,股票涨到了50美元。


一个人一生的机遇是有限的,一家公司同样也是如此。


我抓住了什么机遇?


从北大毕业以后,我突然发现在中国的大学已经几乎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思想自由,我必须出来做点自己的事情。尽管当时在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也就是每年赚几百万,但市场潜力却不可估量。新东方抓住了这个机遇,做成了一个上市公司,到现在还是中国培训机构的领头羊。


抓住机遇的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你总是需要领导在背后安抚你、哄着你去做事情,永远抓不住机会。抓住机遇的能力和你的年龄没关系,和你的判断力、思维的敏捷性有关,也许你还在成长阶段,但是否能抓住机遇,仍然是你成熟的标志。


公司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中国,所有的垂直领域基本只允许前三名存在,一旦前三名固定下来,剩下的机会就不多了。


成熟的第二个要素,就是抓住人心的能力。


不管你多大年龄,你周围要有一批人愿意跟着你混。有的人可能要到四五十岁才有人跟他混,比如说刘备,但曹操在二十多岁就有人跟他混了。一批有着事业心的人跟你混,就表明你成熟了。


我真正的成熟,是离开北大以后。我在北大的时候是没人跟我混的,做了新东方,其实也不能算成熟。真正让我有所触动的是1995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大学老师和班长愿意回国来跟我混,才认为自己比以前成熟了一些。


成熟,还意味着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情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困境,你有没有在困难中发现希望的能力?有没有在困难中发现机遇的能力?有没有“坐看云起时”的气度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