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东港区产业扶贫带来的启示

2020-04-03     日照新闻网

变“撒芝麻盐”为“握拳发力”

——东港区产业扶贫带来的启示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庞远栋 卢立平

在各级扶贫政策持续发力的当下,如何让有限的扶贫资源实现最大的扶贫效应?东港区的回答就是一个字,聚!

变一开始遍撒“芝麻盐”到“握指成拳”,东港区自2018年开始,每年集中资金、土地等众多要素,推出几个扶贫重点产业项目,让众多贫困村、贫困户尝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甜头。

而当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不断成长壮大,东港人底气越来越足,脱贫致富之路行稳致远。

成效:“鼓”了腰包子 乐了庄稼人

镜头一:“2016年,村集体收入为0元。2017年光伏项目落地,村集体收入达到40余万元。2018年以来,每年光伏项目的土地流转费为村集体增加120万元的收入。”采访时,三庄镇板石村党支部书记刘峰桂眉宇间难掩兴奋,“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靠着坐落在村里的这个光伏电站项目,不仅村里23户贫困户少了后顾之忧,鼓了“腰包”的村集体还借此进行了道路硬化,建设了活动广场,立起了63根太阳能灯杆,安装了24个安防摄像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三庄镇市定贫困村板石村的脱贫轨迹。

镜头二:今年65岁的张桂荣,光靠在“莓香河畔”扶贫基地项目务工一年就能有1万余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她每年还能从“莓香河畔”和村里的光伏扶贫项目中获得2300余元的分红。其一家三口流转出去近0.13公顷土地,每年还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

这是陈疃镇水陈坡村贫困户张桂荣的脱贫账。

最新脱贫成绩单显示:东港区12个省定贫困村、30个市定贫困村全部实现了摘帽,项目收益村集体留存部分平均为8万元,最多的达19万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57户、10284口人,全部实现了脱贫,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532元,提高到2019年的9741元,增长76%,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转向:“聚”散”之间的抉择

其实,东港产业扶贫项目发展一开始并非一帆风顺。

2016年是脱贫攻坚战开局之年,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各个村居发展项目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

这一年,东港区将2002万元的扶贫资金进行了分割,分别投入到包括土豆、板栗、黄桃在内的45个村级特色项目。受项目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影响,一些项目发挥的效果并不突出。

2017年,东港区决定调整思路,把各种渠道的扶贫资金全部整合到一个盘子里,集中注入到有市场、有活力、有潜力的当地特色项目中去,帮其尽快做大做强,实现脱贫带富。

首次整合每个贫困户5万元的小额扶贫信贷资金3.04亿元,在三庄镇板石村上了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一期项目,是当年省发改委立项的扶贫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纳入扶贫补贴目录规模,该项目可带动1419户贫困户连续20年持续增收。涉及到土地流转的村民,每年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土地流转费用。同时,项目采取一地两用双收益,上面采取光伏板发电,板下土地栽种喜阴中草药,日常管理、中草药种植也给周围村庄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之前,该区已在此种植约7.3公顷金银花,今年还将栽种20公顷。

路径:产业扶贫“输血”更“造血”

东港区脱贫攻坚从“兵团作战”中尝到了甜头,但并未满足于浅尝辄止。

2018年,东港区最大限度整合全区扶贫要素,实施扶贫攻坚重点产业项目,通过产业扶贫形成稳固的扶贫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近日,随着天气转暖,“莓香河畔”蓝莓大棚里一派繁忙,果农们除草、通风、控温、摘果,颗粒饱满的蓝莓果已陆续上市,承载着丰收的喜悦。

这就是东港区2018年整合扶贫资金4115万元,在陈疃镇精心打造的“莓香河畔”产业扶贫基地项目。该项目占地38公顷,共建设106个冬暖式大棚,投资额占到东港区当年各类扶贫资金的74.7%。建成以后按照市场化方式对外承包经营,每年按照总投资的7%获取项目资产收益,连续收益20年,目前共获得项目收益288万元。

2019年,东港区又整合了扶贫资金4228万元,在三庄镇打造了“龙门崮田园综合体”循环农业扶贫项目。在工程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于鸡舍内板安装、地面浇筑、湿帘安装等工序。“预计到6月份,这处在全省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单体循环农业养殖项目将投入运营。”项目承建方栾经理介绍。

该项目按照总投资的7%获取项目资产收益,每年大约296万元,连续收益15年,覆盖5个镇街道228个行政村,计划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551户、4476人,对即时发生的困难群众开展即时帮扶和村级扶贫公益事业。

2020年,东港区又整合扶贫资金5100余万元,打造蓝莓产业园扶贫项目。该项目位于陈疃镇,占地50公顷,共建设95个冬暖式大棚。项目建成后,当地蓝莓种植实现连线成片、抱团发展,将进一步壮大蓝莓种植规模、提升品牌效益。

“产业成熟程度不高不上、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不上、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不上、产业市场前景不好不上”,本着这个原则,东港区连续三年实现“攥紧拳头办大事”,保障了扶贫项目在市场搏击中站得稳、行得久,也让脱贫攻坚更有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东港的众多扶贫产业项目始于脱贫攻坚“开局”,但绝不终于脱贫攻坚“收官”。

当一株株扶贫项目“幼苗”长成致富项目“大树”,并由此不断衍生,一个富民产业“森林”正在不断向外延展。置身其中,更多的人们在品尝着绿水青山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4FiPXEBrZ4kL1VizB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