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历史,并且这部历史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二哥的历史我一清二楚。
二哥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上学的时间本来就短,加上跳过级,上学的时间就更短了。谁知道上完小学就不能继续上了呢,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跳那个级。
下学后,二哥起先是放牛。年龄渐长后生产队里的农活没有二哥不会的,什么犁、耙、耖、磙;什么播种、施肥;什么用镰刀割麦子、割稻谷,用铁钩子扯棉梗;什么用两头尖尖的冲担将一捆捆的麦子、稻谷、棉梗独自担上肩后挑回禾场,然后堆成方形或圆形的垛;他一看就会。谁叫二哥聪明,跳过级呢。
所有人都勤扒苦做,有时候还吃不饱穿不暧。现在不还有一部分人需要精准扶贫吗,何况上世纪70年代。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农村人是不存在什么假不假的,农忙的时候忙,农闲的时候更忙。秋末冬初,二哥要随水利大军上工地挖河,白天冷风嗖嗖,上百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还要爬陡坡,有时一群人移动脚步非要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不可;晚上蜷缩在农户的地铺上才算一天熬上了头。
那时候农村青年人人都想去参军,想被推荐上大学,想被招工进城,但心想事成的是极少数幸运儿;多数人无法挣脱土地的束缚。
二哥可能想过,一年到头年复一年我就这样过吗?
有一次,上初中的我在二哥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支口琴,后来听他吹得象模象样,至今为止我都不知道二哥是怎么学会吹口琴的。
劳作之余,布满星空的夜晚,二哥可能一边吹着口琴,一边遥想着他的未来。
历史往往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候发生重大的变革,邓小平先生三落三起之时,中国大地的每一角落都呼啸着改革之风,整个社会感觉到地动山摇一般,中断十多年的高考得以恢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沿海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二哥敏锐,时代已经发展到个人有机会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时代了。考虑到自己只上了四年小学,别人可以参加高考“跳农门”,那咱们不能学门手艺“跳农门”吗?
说干就干,二哥买了把斧头拜师学木匠去了。
拜师学艺者通常三年才能出师,谁叫二哥聪明跳过级呢,三个月后二哥就撇开师傅独闯江湖,什么长板凳、靠背椅,什么圆桌、方桌,什么橱柜、衣柜,什么单人床、双人床……全不在话下,而且是在大武汉雇主家管吃管住三块钱一天,要知道几年以后我吃上公家饭一个月才四十多块钱工资。
干木匠挣钱是挣钱,可是太拼力气,能不能干点稍微轻松点且又能挣更多钱的活呢?
谁不想致富?
想致富没错,只要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哥琢磨着开始经商,起初是摆地摊,跑汉正街进货,远涉湖南沅江去卖货。一来二去,二哥的口袋开始厚起来,村里第一批盖楼房的就有二哥。
时间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二哥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开始考虑大干一场,于是盘门面,招兵买马,丢下地摊在市中心开了一家大型商场。生意红红火火,红火得让村里人眼馋。
不知什么时候跑出来一个马云,阿里巴巴出现了,二哥感觉到了实体店的危机,果断将商场转让给了一个做副食品的老板。
不能啃老本,那会坐吃山空,这道理二哥明白。
眼见得村子里的土地越来越来少,原来土地上像长庄稼一样冒出了许多高楼,村子成了城中村。二哥心想:我没有大资本拿地盖楼,能不能做点与盖楼相关的活呢?盖楼需要脚手架需要模板,这些东西可以反复使用,我可以购置这些东西租给盖楼的老板用,收点租金。于是二哥干起了出租脚手架出租模板的营生,为了节约成本,二哥多数时候自己开货车送货上门。十多年来,二哥的客户逐年增加,效益也一年好过一年。
如今二哥已经60多岁了,仍没有退休的意思。他可能想到自己没有退休费不能依靠孩子们吧,干得动就继续干。
历史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二哥书写的个人历史也随之继续向前演进。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还是想假设,假设二哥上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上高中,假设二哥能有机会上大学,像俞敏洪一样三次高考去上北京大学,像马云一样三次高考去上杭州师范学院,那将会是什么样的人生?
历史有时候束缚人,有时候又给人施展自我的机会。
我要感谢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给每一个人提供了人生多样选择的可能性;我更敬佩那些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去拼一把的人,这里边当然有我的二哥。
二哥作为一介农民在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次拼杀,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功业,但也对得起他这一路走过来的历史。
我敬佩我的二哥。
作者简介
鄢列才,60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仙桃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