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第一人坦言:把这五个问题解决,A股才有机会重返6124点

2019-08-09     羽琪财经

第一个问题,重融资的功能定位

步入2000年以来,A股市场就出现了四轮大熊市行情,而熊市调整的行情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时间。然而,面对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导致股市长期走熊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股票市场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而多年来重融资现象也成为了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从当初的国企脱贫解困,到近期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实际上还是不断强化了股票市场的重融资需求。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融资本身属于重要的功能,而注册制度也是资本市场走向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方向。然而,作为一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却缺乏了充分的配套支持,而在缺乏成熟优胜劣汰功能、上市率与退市率长期处于失衡发展的状态以及缺乏证券法的加快修订与完善等举措的背景下,实际上也容易让注册制的落地变了味。

所幸的是,目前只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而非整个A股市场推行注册制,这也是一种摸索与试验。但,注册制模式的开启,必须要具备充分的配套准备,否则仍需提防水土不服,变相加剧市场融资压力的风险。很显然,对于后续注册制的落地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A股市场的定位功能,对未来A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股市长期变相造富少数群体

在长期重融资的市场环境下,大量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进入到资本市场之中,有的进入了主板市场,有的进入了创业板市场,而有的进入了新三板市场等。其中,多年来,最具造富效应的,莫过于主板以及中小创业板市场的持续造富现象。

实际上,这些年来,A股市场也通过减持新规升级版等配套措施来减缓限售股的解禁风险,尤其是集中解禁风险。但是,从实际情况下,大股东仍然可以借道花式减持、组合式减持乃至股权质押强行平仓等方式完成变相减持的目的。

本来,在市场步入熊市环境之后,大股东的减持意愿应该不高,每个人都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为何多年来依旧产生出源源不断的限售股减持需求呢?归根到底,一个来自于新股上市的不败神话,过高的溢价表现大幅增加了大股东及相关受益者的持股利润,面对逾百倍的估值水平,减持需求也会一下子释放;另一个则是来自于大股东极低的持股成本,而面对上市后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巨额利润,即使二级市场价格暴跌逾50%,大股东或原始股东都是拥有巨额利润,而巨大的造富效应也造成了大量企业加快发行上市的步伐。

从鼓励企业上市的初衷来看,为了企业可以做大做强,拓宽融资渠道,但实际情况下,却忽略了资本的逐利性,当资本市场形成巨大的造富效应时,上市后大股东往往思考的是减持套现,而并非实干经营。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土壤的问题,不从暴利环节征收巨额税收、不从减持新规上细化规则,最终还是难改股市长期变相造富少数群体的现象,而庞大的限售股堰塞湖压力,则是当前市场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第三个问题,政策环境未能够有一个明确性的方向指引

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市场,A股市场的走势乃至市场的资金面环境,多容易受到政策环境的变化影响。在实际情况下,当股市政策环境明显回暖,监管环境略显放松之际,则市场资金很快重新活跃,营造出一个赚钱效应。但是,当市场赚钱效应略有修复之时,反而容易遭遇到政策环境收紧的影响,而对于敏感性非常强的资金而言,经过了几轮的政策环境变动,反而变得谨慎与小心,而股票市场的政策环境未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性的方向指引,则场外资金往往不敢轻举妄动,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个问题,大资金大机构的自律性不足,未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引导市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作用。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壮大, A股市场的散户化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本来属于股票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信号。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持股成本不对称以及资金不对称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部分大资金大机构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而作为市场走势的重要影响力量,大资金大机构理应积极引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而不是频繁高抛低吸,或集体抱团取暖某几家上市公司。由此可见,对于大资金大机构的自律性仍然有待提升,而其积极引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作用仍然有待发挥。

第五个问题,投资者保护仍有不少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有着不少的努力,但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做法,国内市场在投资者保护的实质性内容上,却仍显不足。例如,集体诉讼制度、设立非营利性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平准基金等。此外,在国内投资者保护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简化前置条件的设置、完善民事索赔机制,并从实质性提升投资者的索赔效率。对于近年来热议的退市常态化问题,实际上还是需要建立在充分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之上,否则股市退市率的大幅提升,投资者还是最终的受损者。

或许,对于上述提及的五个问题,会是现阶段内投资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健康、成熟的关键所在。

下一轮牛市的内驱力是什么?

跟大家聊聊,A股行情,除了资金推动是牛市不变的标签,还有什么是必备的条件,现在是否具备?

这个条件,就是股市的内在驱动力。换句话说,股市需要一个由头来吸引资金进场,否则,外围资金再充裕,对股市不感兴趣,也是白搭这个内驱力,一要够新鲜,二要够强大,二要够持久。A股历史上的两轮大牛市,即2006-2007、2014-2015这两波大行情,都有这样的内驱力,或“由头”。

2006-2007年,内驱力是“股改”——这个概念够新鲜,制约了A股十几年的股权分置,终于有了解决办法,是改革新政;够强大,因为每家上市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和机会,给出的对价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受益;够持久,因上市公司众多,股改进程较长,寻宝、淘宝可以持续下去……故,那波牛市,可称为“股改牛”

2014-2015年的牛市,内驱力是“定增”——对每一家公布定增的公司来说,基本属于“突发利好”,绝对够新鲜;一般方案出台都会有三五个涨停,利好程度够强大;各家公司陆续重组转型,时间够持久……而所谓的“杠杆牛”、“改革牛”,其实都不准确,真正的动力来自于上市公司的重组转型——两三年来至少有上千家公司实施了定增,那波牛市,是“定增牛”

那么,下一轮牛市,会是什么“牛”?从当前环境看,外围资金不够充裕是一方面,同时A股本身也缺乏这样一个内驱力

会是“国企改革”吗?这并不是新的概念,这几年的走势也告诉大家,国企改革带给市场的利好程度相对有限,炒作的持续性也较差,难当“内驱力”重担。

会是“业绩驱动”吗?这跟GDP增速一样,A股从来没有因为业绩改善而发动过一波牛市(阶段性行情除外,比如1996年下半年的绩优股行情)。更何况,A股公司经营状况并不让人乐观,真要靠业绩驱动,恐怕也是几年后的事了。

还有什么能成为内驱力?除了未来新出现的未知因素,现在想得到的,或许只有“周期牛”了。大家还记得否,2007年牛市的后半段,其实是周期股(包括有色、煤炭、钢铁、机械、地产、金融等大蓝筹)接捧疯涨,最终形成了冲顶行情。现在,这批周期类股票,还没有迎来第二个牛市周期——即使在2014-2015年的大行情中,这批股票也只是出现了一波大反弹,并没有真正走牛。

随便举个例子,如云南铜业,在2007年的周期顶部,最高97.82元,之后最低跌到6.78元,2015年牛市头部,其最高价仅25.5元,目前仅15.41元——对这类股票来说,2007年之后,第二个牛市周期还没有到来。而周期类股票的周期往往比较长,一旦再次迎来景气周期,涨幅会相当可观。

当然,现在还看不出这类股票有出现新的景气周期的迹象,但从大方向看,若中国经济在未来数年内有希望筑底回升,周期类行业出现全面的、明显的复苏过程,那么A股的“周期牛”倒是有可能出现的。现在虽还不到时候,也许还需要再等上数年时间,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保持关注、保持耐心没毛病

能不能先定个小目标:下轮牛市见顶时,你的资产翻十倍

话不多言,笔者这就告诉你,我们在股市里,要订怎样的目标,然后,我们怎么实现我们的目标。

本金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你的目标是100万。

本金10万元至50万元的投资者,你的目标是后面加一个零。

本金50万至100万元的投资者,你的目标是500万。

本金100万至500万的投资者,你的目标必须上千万。

接着,笔者告诉你怎样实现。

等待熊市见大底,买一只在行情清淡时,依然能够闭眼上涨的股票,拿住,一直拿到市场真正启动前。这个过程大约3年左右,预期收益率至少1倍。

接着,买入券商股,牛市前期涨幅最大,涨速最猛的股票群,翻一到两倍时卖出。

然后,买入业绩不太差,价格不太高,有题材但还没启动的所谓“成长股”,拿住,牛市中期这些股票都能至少翻一到两倍。

最后,买入市值最大,表现最落后的银行股或保险股。再赚30%至50%,此时大盘见顶。你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朋友们可以自己算一算,一个大周期,10倍很难吗?何况,10倍的目标没达到,打个八折,甚至五折也没问题。

投资很困难,但是,并不复杂。我们的散户朋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所有人都把困难的事情想容易了,却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

稼轩有词云: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成交量

成交量是最重要的技术信息,它直接反映了市场整体或个股的交投情况。成交量不仅反映了买卖双方的交易热情,而且是完全独立于价格的一个变量,其重要性仅次于价格分析(趋势分析)。通过研究成交量,发掘出关于市场或个股走势的信息,进而预测价格变动方向,提高我们的短线实战能力。

成交量的表现形式:

(1)量价齐升:

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量与价的配合表明市场在“正常”运转,因此并没有特别的预测价值。

如果这一原理有效,那么当成交量还未达到峰值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预计,价格至少还将出现一次反弹,进而创下新高。在多头行情中,成交量的变化通常领先于价格。

(2) 价涨量缩:

这种反常情况表明,当前的反弹力度较弱,价格涨势恐将难以维持。一般而言,成交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出现负背离的次数越多,基本的技术走势就越疲弱。

此外,成交量的峰位之间下降得越快,表明交易热情越低落,而且一旦买盘力量枯竭,或者卖盘势力增强,技术面就会变得越发脆弱。一个没有成交量配合的价格新高,就如同完全丧失了向上动能的价格新高一样,都代表了后市看跌。

(3)价跌量涨:

价格下跌通常是由于缺少买盘,因此成交量趋于萎缩。这是一种正常的交易状况,不能为我们提供太多特别的信息。但是,如果出现价跌量涨,便揭示了卖盘力量的增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空头行情很可能更加严峻。

成交量放大的同时,价格向下突破价格形态、趋势线或者移动均线,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代表了空头征兆,而且进一步确认了趋势的逆转。

(4)谷底看涨信号:

在经历了长期的下跌之后,当价格出现反弹,随后又再度折返形成第二个谷底,第二个谷底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前一个谷底,但如果第二个谷底处的成交量明显小于前一个谷底处的成交量,就代表了看涨信号。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绝不在市场低迷时做空。”这句话用到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再合适不过,低成交量就是对前一个谷底的检验,表明做空力量已经衰竭。

(5)震荡出货:

当市场行情已经持续上扬数月,后市上涨乏力,但成交量却高居不下,这代表了震荡出货的空头信号。

(6) 进货:

同理,在连续数月的下跌行情之后,市场交投活跃,但价格鲜有变化,这通常是代表买盘正在进货的多头信号。

高位低位成交量的股票

高位无量就要拿,拿错也要拿

高位放量就要跑,跑错也要跑

低位无量就要等,等错也要等

低位放量就要跟,跟错也要跟

成交量出现哪些信号个股不能买入?

放天量过后的个股坚决不买

如果一个股票之前走势都比较平稳,成交量也相对没有变化,突然开始放巨量,这样是非常危险的,股价表现要么开始横盘,要么开始往下。

不排除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碰到这种情况,建议止盈大部分仓位,剩下的拿着看看是否还能往上涨,若是下跌全部卖出。

利好兑现的股票尽量不买

股票市场,有句俗话,叫利好兑现变利空,利空兑现可能就是利好。炒股票,往往是炒预期,一旦预期实现,可能就是功成身退的时候。有时可能还要提前撤退。

在平时的操作中,一旦发现某个股票出利好不大涨,那可能就要小心了,就可以考虑卖出;反之,若出利空,不跌,反而可能就是机会。人人都知道的利好就不是利好,人人都知道的利空也许就不是利空。

成交量选股技巧实战图解:

1、随着成交量递增股价上涨,这是市场的正常走势,此种量增价升的关系,表明股价后市有望继续上涨。

2、筑底两重,厚礼相送。当大盘和个股都经历长时间下跌之后,出现了企稳迹象,日K线形成了双重底的形态,底捕的右侧已经开始放量,一旦突破了颈线位,投资者此时可大胆买入。

3、头肩倒立,大涨可期。大盘和个股经历长时间下跌之后,出现企稳迹象,日K线形成了头肩底的形态,而且右肩部位已经开始放量,并突破了颈线位,此时可大胆买入。

成交量“三买”

A、横盘式平台突破型

这是平台突破的最常见一种方式,此时一般我们要求量能的放出应该是在建立平台的时候放出,而建立平台后应该以缩量方式运行,此时的量能平台突破就是有效和有力度的。

B、强势横盘调整突破型

强势的股票经过一段放量上攻后,会出现短暂的调整,此时的调整周期短,幅度小,此时出现的量能再次突破,将是强势追涨的又一介入点。

C、反转量能突破型

在我的概念里面,平台突破不仅仅局限于一段时间的横盘,而一天的放量,同样可以出现量能突破,此时狙击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赢利。

此种量能反转型就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一种暴涨赢利模式。当然,要把握此种量能突破型的难度也非常高,这里我们再重点说说这种量能反转型。

由于此时的量能突破在K线形态上并不属于横盘状态,仅仅是一天行情的量能平台突破,在突破时就有两种方式突破:缩量和放量。突破前期反转量能,如果呈现缩量状态,则表示第二天参与到量能博弈的多空双方都开始减小了,此时应该表示的是昨日参与的博弈多头已经能很好的控制盘面了。此时的个股一般具备波段行情,而不是井喷反转行情。

由于井喷行情运行时间短,所以必须短期内快速发现行情,并捕捉它,才能赢取快速行情!此时我们一般是当第一天放出量能后,在第二天必须继续放量,如果出现缩量情况,则缩量调整时间不能超过2个交易日,此时的放量突破则会出现井喷性质。

此时的井喷量能平台突破,大部分情况下都要后量超前量。由于量能的不断放大,新的博弈资金不断介入,从而才能掀起主升浪潮,而真正的主力才能全身而退。

从井喷行情的总结来看,启动初期一般均以大阳线的方式进行拉升,主要目的就是要快速的摆脱各种压力位,从而造成形式上的突破,才有进行井喷的基础。所以追击这样的井喷行情,一般要求高位追入,拉大阳线后(我认为7%的涨幅为单日大阳线)再介入,才能保证此时的拉升为井喷行情,而此时的最高介入,我们仍可以收获后面快速而有力的超级上涨行情。

散户炒股如何才能稳赚不赔!

我们之所以有低风险、高收益的想法,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仍然是“初生牛犊”,没有弄清楚股市的规律,也没有弄清楚交易的规律。为了弄清楚这些,我们需要引用到一组股市名词,即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

一、什么是左侧交易,什么是右侧交易

在股价下跌途中,如果底部没有明显确立就去博弈抄底,这叫左侧交易;如果底部已经明显确立,顺势买入,这叫右侧交易。比如说,一只股票从10元跌到6元的时候,我们就赌它会在6元见底,于是在6元买入,这叫左侧交易;而如果股价继续下跌,从6元跌到了5元,然后又从5元反弹到6元,我们判断这只股票的趋势已经走好了,这个时候买入,叫右侧交易。

同样的,在股价上涨途中,如果顶部没有明显确立就去赌它见顶,这叫左侧交易;如果顶部已经明显确立,顺势卖出,这叫右侧交易。比如说,一只股票从5元涨到9元的时候,我们赌它在9元见顶,于是在9元卖出,这叫左侧交易;而如果股价继续上涨,从9元涨到了10元,然后又从10元回落到9元,这个时候卖出,叫右侧交易。

二、浅析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

图1-1 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

如图1-1所示,左侧交易追求的是高抛低吸,右侧交易追求的是追涨杀跌。无论是从图形中还是从字面上,我们都可以粗略地体会到,高抛和低吸是逆势而为,虽然先人一步,但多少带有点“孤注一掷”的色彩;追涨和杀跌则是顺势而为,虽然相对比较安全,但多少有点“慢人一步”的感觉。

正如本章开头部分所描述的,左侧交易可以让我们买在最低、卖在最高,但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股价很可能会在我们买入之后继续大跌,在我们卖出之后继续大涨,酿成“买在山腰,卖在山坡”的悲剧;而右侧交易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必须要错过底部位置和顶部位置,很可能一条鱼并不大,舍掉鱼头和鱼尾,可以吃的鱼身就所剩无几了。

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的特征对比如表1-1所示。

表1-1 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的特征对比。

如果你也在潜心研究股市,不妨关注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战舰(yk66009),了解更多更多财经资讯、经验技巧和操作策略和强势牛股思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02QdWwBvvf6VcSZLg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