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美德关系已无法修复;撤军只是一个迹象

2020-08-01     火星方阵

原标题:道不同不相为谋,美德关系已无法修复;撤军只是一个迹象

作者:王德华

在周三的一份声明中,美国国防部长埃斯帕宣布大约6400名美军将从德国返回美国本土,另有5600名美军将被重新部署到其他欧洲国家。国内有些网民担心,美国可能把驻德美军转移到东亚,增加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特朗普政府的寿命可能只有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对于这位商人总统来说,他远没有这么高瞻远瞩。他离开白宫后,哪怕洪水滔天,也与他无关。他的冲动,更主要是发泄对默克尔政府的不满。五角大楼宣布撤军后,特朗普在推特上说,美国不会保护德国,因为它“支付俄罗斯数十亿美元的能源费用”。

能源咨询公司表示,如果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2号”水下管道完工,欧洲消费者将受益于较低的天然气价格,估计价格将下降25%。而万里之遥的美国天然气将失去巨大的欧洲市场,因此美国正竭力阻止该项目。

由于美国试图用制裁迫使德国放弃“北溪2号”管道计划,美国和德国的分歧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德国一直不理睬美国迫使其放弃该项目的努力,指责华盛顿侵犯了柏林选择能源来源的主权权利。

美国关系不和,并不仅仅限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此前,美国多次指责德国的军费没有达到GDP的2%,认为是“美国保护了德国”。去年美国就威胁要从德国撤军。当时的美国驻德大使理格伦内尔曾表示:"让美国纳税人继续为在德国的5万多名美国军人支付费用,而德国却将其贸易盈余用于国内目的,确实是个侮辱。"

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军费之争,只是美德关系恶化的迹象,而美军撤军是关系恶化的一个标志。更深层的原因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只是几十年来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的最新表现。

冷战时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的“东方政治政策”政策,同样令美国和北约感到失望。华盛顿认为,西德与苏联、东德和其他东欧集团缓和关系的努力,是德国摆脱北约和西方的支配、获得更大独立的征兆。上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试图在欧洲国土部署中程核导弹之后,反核运动席卷欧洲,而德国正是这场运动的中心。

尽管在9/11恐怖袭击后,德国支持美国,但这种支持并未延伸到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定;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拉姆斯菲尔德因此对德国嗤之以鼻,称其为“旧欧洲”的一部分。1998年至2005年担任德国总理施罗德致力于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在能源领域,此举激怒了美国政府。

在外人看来,美德关系好得穿同一条裤子,事实远非如此。2013年和2014年,接连发生的美国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德国高级官员的间谍丑闻,只是向许多德国人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并不把德国视为朋友,而是一个潜在的对手。美国利用在德国的军事基地,对中东地区的目标发动武装无人机袭击,同样激怒了许多德国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德国的主权。

特朗普下令美国军队撤出德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北约针对俄罗斯的重大重组或特朗普与默克尔之间的个人敌意,不如说是数十年来关系恶化的副产品。两国关系的恶化,与美国例外论与德国对欧洲主权的概念之间的冲突有关,美国或德国领导人无法掩盖这种冲突。它体现了1991年苏联解体后,欧洲和美国存在的地缘政治不和谐 。

德国作为欧洲的领袖,近来频频与美国唱对台戏:默克尔拒绝赴赴华盛顿参加G7峰会,拒绝封杀华为,拒绝在香港问题上批评中国,拒绝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华同盟。德国的动作具有示范作用。中国和德国关系越来越亲密,对于我们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突破西方对中国的新冷战意义重大。

冷战后的30年里,美国军事、外交和经济实力的逐渐衰落,北约的权威下降,同时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是美德分裂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再多的美国军事力量,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xwDrHMBLq-Ct6CZGv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