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如何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点赞最高的那个回答说:
宠着他,惯着他,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他以为世界不过如此,天下大可去得,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里毁掉他。
看上去很可怕是吗?但实际上,很多家庭的家长正在这样做。
抱得太紧的爱,就是另一种伤害。
关于家长如何处理对子女的教育和爱护程度,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给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答案:
父母的习惯真的很重要,真正的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任何的你想得到的都要有付出。
不应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是针对性的提出条件进行交换,比如买玩具可以,但是需要孩子先把课文背出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你付出劳动才能换取你所要的。
最好的教育
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说到言传身教,最打动我的,还是他和孩子之间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孩子想要一个新的iPad,但是最新款要5000块钱,而那5000块钱相当于,家里保姆阿姨从早上6点半干到晚上9点,连续干1个月才能拿到这份钱。
孩子不以为然的说:“你又不是没钱。”
俞敏洪当时就说了一句:“我的钱关你屁事!”
他并没有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提出了一个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可以实操的方法,也就是把20本书读完,而且还要把书中间的内容讲给他听,等他确认后才能给他买iPad。
孩子听完丢下一句“那我不要了”,俞敏洪也回了一句“不要拉倒,谁的钱也不是风吹来的”。
最后,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孩子还是乖乖按照要求去认真读书。
俞敏洪用亲身经历说明:
孩子从小到大任何想要的东西必须加倍努力的付出,没商量的余地。
也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养成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后肯定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养成一个什么都不会干的“巨婴”。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令人印象深刻,苏家的二儿子苏明成就是个被惯坏了的孩子。
苏家3兄妹中,苏母重男轻女,老二苏明成巧舌如簧,最会哄母亲开心,于是苏母最看重的就是自己这个二儿子。
苏母把大部分的关注和爱都给了苏明成,苏明玉上补习班1000块钱的补习费舍不得出,苏明成2000块钱的毕业旅行费随手就给。
苏明成放假回家什么都不干,还让妹妹苏明玉给他洗衣服。
苏明玉考上清华,苏母却硬逼她去读免费的师范生,只为了省钱给儿子花。而苏明成连二本都没考上,苏母却托关系花钱让他上大学。
一流的父母成就孩子,三流的父母只会成全孩子。
即使苏母拼劲全力给苏明成提供最好的资源,可是他最终还是走向不幸:
长大后啃老,结婚买房都要父母出钱;固执的非要证明男人的面子而去投资,结果投资失败,迫使妻子离他而去;做事从不反思自己,反而觉得一切都是他人的错。
什么都是一要就给,什么都是无条件付出,到最后只会让孩子觉得全世界都得听他的,
这恰恰不是父母给孩子的爱,而是另一种伤害。
而这样的伤害,原本父母可以不用给。
俞敏洪多次强调: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办一切。包括他的衣食住行,他的学习,甚至他的思想。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人是体验的总和。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权利,他的道路应该自己走,父母不能越俎代庖,取而代之。
孩子的一生,应该成为他最好的自己。
年轻人理解世界的第一步
是从理解自己开始
俞敏洪认为,一个人想要更好的自我发展,必须学会自我教育。实际上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个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
作为曾经的落榜生,他参加了3次高考才考上北大。
作为班上仅有的3个农村孩子之一,他和城市同学的英语水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他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学霸。
经历过三次留学失败,他并没有归因于原生家庭的不好,而恰恰是这样的逆境压迫,让他因此走上了创办新东方的道路。
就像他在书中说的那样:
正因为没有什么可以依靠,所以养成了凡事靠自己的能力和习惯。
面对当今同样迷茫彷徨的年轻人,他分享了自己的独到经验:
1、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及时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
俞敏洪解释说,他能走到今天就是知道自己后面应该干什么,比如在农村的时候自己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就是要考大学,不考上大学就不罢休。到了北大呢,又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从当教师到出国留学,到最后自己创业做新东方。
这都是围绕着不同的目标,进行不断调整而推进的。
2、愿意为目标付出汗水和努力
任何事情不仅仅是定完目标就完了,定目标只是第一步,俞敏洪还提到,自己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大部分自己的目标都完成了,而为了完成这些目标,他更是养成了:
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2点睡觉的工作习惯。
3、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把重要的时间浪费在重要的事情上面,意味着你必须保持高度专注力,一心一意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做最重要的事,往往最容易收到最好的效果。
4、保持进步心态,不断敦促自己努力学习
俞敏洪在文章中解释说,自己曾经因为在学校患肺结核而住院治疗,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停下学习的脚步,反而是在那年读了大概二三百本书,背了一万个单词,而这些东西都给他后来的人生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5、向优秀的人看齐,和优秀的人交往
人是一种社交动物,和优秀的人交往,不知不觉就会被他们所影响,向他们学习。
他正是因为踏入北大,认识了诸如徐小平、王强这样的优秀同学,后来创办新东方又认识了柳传志、马云这样的优秀企业家,他们的境界和智慧也让俞老师受到了巨大的启发和影响。
6、保持道德的底线,不为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去改变自己做人的底线
一个人在成长和生活中,最难得是保持一份真诚和善良,就好比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最后官商勾结,把企业也做坏了。
那如何去保持自己的底线呢?
俞敏洪说,那就是不管你面对什么样的诱惑,都要保持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不会因为利益和欲望去伤害别人。
若你尚在校园,希望你摆脱迷惘;
若你已经进入社会,望你能摆正身份,明白物欲和追求的关系;
若你已经为人父母,望你找到对教育理解和定义;
面对成长的种种问题,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教育的本质
是让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你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
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俞敏洪提出一个关键词——全人教育,这讲的不只是知识教育,更是帮助学生提高德、智、体、美、情、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
如果教育者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又如何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一段话: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不管你是为人父母,还是一个年轻人,或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
我相信,只要有一句话你听进去,产生了共鸣,带来了改变,就会给你或你的孩子、学生带来命运的转折。我们期待着你的改变一定会实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学高分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