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情商孩子的8件小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荐

关于情商,毛妈之前也写过不少了,这次想特别聊聊情绪对孩子情商的影响。

情商是成功的强有力预测因素,而情绪又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如何促进孩子情商的提高,约翰·戈特曼博士观察了大多数父母是如何回应孩子情绪的。

他发现,高情商父母重视消极感受,不会在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失去耐心,而是通过把各种感受和情绪词汇结合的方式,给孩子提供应对情绪的指导。

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情商更高,在学校表现更好,与朋友相处更顺利,甚至身体也会更健康。

他们是如何培养孩子高情商的?美国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8点,我们可以拿来参考。


你教过孩子说话前先暂停5秒钟


美国的一个心理导师说过,孩子天生容易冲动,如果不加以控制引导,很可能会成长为易冲动的成年人。而冲动的性格会削弱孩子的情商,所以要教会孩子在作出冲动的行为之前,能暂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感受。


父母建议:

利用视觉提示来帮孩子学习如何练习暂停。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个特定的触发词,提醒孩子在说话做事之前,在心里倒数5秒钟,或者左右、前后转动头部,完成指定动作后再回答问题。


你用3.5分钟时间鼓励孩子的谈话


一个被鼓励说话的孩子,往往也会具备倾听别人的能力。但美国的一位心理咨询师发现,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活,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这让亲子间断开了情感连接,缺少有意义的交流。

为了弄清楚如何与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重新建立情感连接,他做了一些数据调查。


父母建议:

心理咨询师发现,想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连接,父母平均每周要花至少3.5分钟,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全家人每天晚上都要坐在一起至少15分钟,随便聊聊天。


你真心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


拥有各种情绪本是人类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常常把负面情绪称为“坏情绪”,但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虽然它通常带给我们消极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拥有负面情绪。

一直让孩子远离情绪,是对孩子身心不健康的做法,甚至有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回避是导致许多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帮孩子避免或消除负面情绪。


父母建议:

《另一种智慧》的作者Harvey Deutschendorf 建议,通过提问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看起来不开心或不安时,父母可以这样问:你今天看起来情绪有点低落,发生什么事了吗?记住,不要评判或怀疑孩子的感受,而是接纳他们的各种情绪。


你有效帮助孩子梳理感受


孩子有时候很难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

比如在二胎家庭,爸爸妈妈更关注弟弟的感受,孩子会偷偷欺负弟弟,或变得爱哭爱闹,这其实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想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要先帮孩子学会梳理感受。当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才会容易理解别人。


父母建议:

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来帮助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说:“如果我最好的朋友不跟我说话了,我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背弃了,你也会这样想吗?”不强迫孩子说出来,而是详细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做更能鼓励孩子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感受。


你在孩子面前树立了高情商榜样


教会孩子高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父母直接做给孩子看。因为孩子会时刻关注父母的行为,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学习健康和不健康的应对技巧。


父母建议:

“和孩子分享你一天里的情绪和感受。”

比如,如果有人突然挡了你的路,你是怎么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的。或者,当老板称赞你的工作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教会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


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其他人的情绪和感受,是建立同理心的好方法。而同理心,在情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父母建议:

当孩子跟你谈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时,引导孩子想象一下那个人的感受。当你们共同认识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时,不要忘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同理心。


你给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情绪设限


为孩子的行为设限,这样当孩子经历各种激烈的情绪时,也会有适当的界限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不给孩子的情绪设限,是因为孩子有各种情绪都是自然的反应,所以不要告诉孩子应该或不应该有什么样的情绪。


父母建议:

当孩子用不得体的行为来表达情绪时,比如,孩子生气时打人、骂人,父母要及时介入。但,行为是行为,情绪是情绪,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他有什么样的情绪,我们依然爱他。

我关注的一个爸爸,跟他闯祸的儿子有过一段对话:

“虽然我骂你了,但我依然怎么样?”

“依然深深地爱着我。”


你会及时反馈并鼓励孩子的进步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是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所以父母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变化。特别是当孩子快要情绪失控,但依然控制了自己的时候,父母更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父母建议:

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并给出积极的反馈。

比如,家有二胎的父母,可以跟孩子这样说:我看到弟弟捣乱的时候,你没有很生气,甚至还给弟弟找到了一些好玩的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你成功了,你觉得怎么样?


结语:戈特曼博士特别强调,哪怕是做得最好的高情商父母,也只有20-25%的时间,完全做到了上面8点,所以不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全部。

我们父母要做的,是学会重视孩子的消极感受,对孩子的表达有耐心,帮孩子把各种感受和情绪词汇结合,最终帮孩子学会表达和应对情绪。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赢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