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执行!上海升学全民摇号,孩子还小的中产阶级好日子来了

2020-03-12   亦君说书

开学还早,升学政策却先发布了,包邮区江、浙、沪三兄弟于3月11日同步发布民办超额摇号政策,且今年就要实行。

什么是民办超额摇号政策

从今年开始,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幼升小、小升初都实施公民同招;民办学校,报名人数一旦超过招生计划数,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俗称“摇号”),摇号由政府主导进行,确保公正、公开、公平。

咱们先来把这个政策理一理,捋捋顺,充分理解它是怎么实行的。

首先,“公民同招”已经实施了2年,大家都很熟悉了。它让公立学校从原来给民办“保底”的尴尬境地解放出来。好的公办和民办不可兼得,这已经是家长的共识了。

其次,民办超额100%摇号。通俗地讲,民办按照生源分了几个大类,譬如:住宿一类,走读一类,教职工子女一类,特殊人才子女一类,每一类单独进行超额摇号。也就是说,走读的名额超了,走读的摇号,住宿的哪怕名额没满,走读的也要摇号,各大类自己摇自己的,哪一类名额没满,就不用摇号全员录取。

第三,每个孩子可以填一个正式志愿,一个调剂志愿

调剂志愿也是在民办之间调剂。填写了调剂志愿后,如果你的调剂志愿没招满,就把所有填这个学校此类调剂志愿的凑到一起再摇一摇。所以调剂志愿用处并不是很大,填报的时候,尽量避开那种肯定会超额的热门学校,人家本来就超额,摇过一次号了,你填了调剂志愿也是浪费

第四,摇不中咋办?

摇不中就跟现在公民同招政策一样,回来等公办统筹,但是序列靠后,如果你对口的公办比较热门,那就妥妥地进不去了。

摇一摇对公办民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来,毕竟家长眼睛是盯着升学率的,而优质的生源至少还能保证民办名校小学4年,初中2年的领先位置。

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有影响。民办学校好在哪?什么对升学率影响最大?答案一定是生源!

我记得不止一位名师说过,有悟性的孩子根本不用老师费什么劲儿,而有的孩子,你就是跟篮球赛一样采取人盯人战术,他也照样扶不起来。

更不用说一个班都是成绩好,爱学习的孩子,互相比拼,成绩当然水涨船高。

之前好的生源都直奔民办去了,人家有那个底气能考得上。现在变成赌运气,成绩好的孩子可能没那个运气,运气好的孩子成绩又不一定好。

民办跟公办的对决从学霸Vs学渣,到欧皇Vs非酋,优势将慢慢消磨殆尽。尤其是当许多成绩差,父母不怎么管,但是愿意出钱的孩子都凭运气进了民办,民办的老师要怎么办?还能讲课讲得那么深,那么快,超纲那么多吗?

升学率一旦不那么好看,民办它还那么香吗?

全民摇号,意味着我们跟西方教育模式正式分道扬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从小学上到高中的80后上海土著,这些年对教育趋势的变化,我感受很深。我们上学的年代,好学校,区重点、市重点都是公办的,只有那些读不进书,爸妈不管让老师去管,需要军事化训练的小孩才要去私立,因为私立是住校的。

这二十年来,风向变了。民办学校地位越来越高,生源越来越好。许多老牌的公立名校也跟风办起了民办学校,魔幻的是,公办开的民办,生源往往比同名、同系公办还好。好像收得钱越多,就越能保证把孩子教得越好一样。

牛蛙就要送去民办,成了魔都家长的共识。没办法,公办只能挑房子,不能挑人,民办却可以随便挑随便选,他们不但面试孩子,还面试家长。

因为竞争激烈,民办学校到都挑剔到爷爷辈的学历跟父母的体型上了。一个小孩要上学,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要有大学文凭,父母中还不能有胖子。这不是人为制造家庭矛盾吗?胖子怎么了?胖子的孩子就不能进名校了?文盲怎么了?没有那个文盲果断下海,说不定家里还是负二代,没钱读民办呢!

眼看着民办和公办出现逆差,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有人不禁惊呼:这不就是美国、西方的教育模式吗?

没错,美国和英国的公立学校跟私立学校确实没法比。好的私立学校施行的是精英教育,考上了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常青藤名校。而公立学校管理却很混乱,很多高中生连高中都毕不了业,美国数量居高不下的未婚妈妈,大部分都是从公立高中出来的。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两极分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阶级壁垒更加坚不可摧。穷人的孩子只能去上公立学校,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富人的孩子上私立学校,而身为夹心饼干的中产阶级,则竭尽所能地让孩子挤进私立学校,但他们的教育资源相对富人还是有所欠缺。

公立和私立越来越泾渭分明,就像在水里倒上油,你要么沉下去,要么浮起来,没有融合的可能。

而现在公民同招、全民摇一摇的政策一出来,相当于把水搅浑了,是鱼是虾都搁在一起,公办民办,生源越趋于相似,阶级壁垒就越没那么分明。读公办,一样可以考到好高中。

摇号对中产阶级影响最大

民办摇号对谁影响最大?无疑是中产阶级。家里条件太差的,安心上公办就好了,有什么上什么,菜小也没得挑。家里太有钱的,早早就把孩子送到了国际学校,退一步讲,书读不好,人家里还有矿。

只有中产阶级,钱是有的,但不够随便霍霍,又想给孩子多一些教育资源。

到底有限的钱是花在学区房,读好一点的公立学校,还是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鸡成牛蛙去搏一搏学费高,质量好的民办呢?

摇号政策一出,说明鸡娃搏民办这条路走不通了。与其疲于奔命地带娃去上各种补习班,还不如去玉佛寺烧烧头香,转发一下锦鲤靠谱。

中产家长不要焦虑,要把这看成是一件好事。无论你选择了买学区房,还是烧香进民办,压在孩子身上的竞争压力都会变小,以及推后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多少孩子从小就在各种培训机构疲于奔命?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其规律,每个孩子成长有快慢,但为了进好的民办小学,那些四五岁的小娃娃就要坐在教室里学语数外以及逻辑了。大家挤破头抢民办,消耗的不仅是父母的钱包,更是孩子的生命啊!

而今,中产阶级终于不用在民办这棵树上吊死,把孩子逼成仇人。父母也终于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更长的时间等他开窍,等他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光凭读书好未必能成人生赢家,至多保证不成输家。中产阶级父母们,让孩子喘口气吧,他会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无论这件事是画画、写作、做菜,捏泥人甚至玩游戏,做到极致,他的前途都是你现在不可想象的。要想孩子真正出人头地,还得靠这些“歪门邪道”。

至于已经花了太多精力在鸡娃上的家庭,也不会亏。小升初用不到,中考高考总要见分晓的,手里有个牛蛙你还怕砸手里了?

总而言之,面对这次招生政策的改变,欣然接受吧!

终于是时候给中产阶级松绑了!

​亦君说:如果你孩子还小,还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这个政策其实蛮占便宜的,进可以买学区房,退可以观望一下这几年民办、公立升学率有没有变化。

不管咋说,鸡娃的资源可以省下来,看看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再all in投入进去培养他,这是比现在大家一起挤破头,拼语数外更好的选择。

至于你说摇号作弊怎么办?说得好像现在你就有办法不让人作弊一样……

我是亦君,80后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心理学,多平台作者。谢谢你的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