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文 / 一味书斋 字数 / 3776字
编者按
2019/10/18
近期,韩国女明星雪莉自杀的消息引发热议,导致她自杀的因素很多,最让人叹息的是,雪莉自杀前多次的求助信息被人们轻易忽视,等重新发现后,大家才意识到,无论是谁,其实都在顶着诸多压力下努力生存着。在这个世界,谁也不容易。由此,心理研究所分析,很多人对情绪都有错误的认知,好的情绪大家就欢迎,一旦遇到负向的情绪,大多都会非常反感,并采取各种的方式去压抑、逃避,久而久之造成了各种的情绪问题。
情绪是一个让大家非常困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情绪的影响,很多错误的决策,人生的不幸甚至疾病其实来自于我没有很好地处理我们的情绪。今天,我就从如何觉察情绪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个有效的路径,让大家真正了解情绪并学会应对。
为了更有逻辑性地引导大家去了解本篇内容,我将分四块进行阐述,分别包括:一般人的情绪误区、逃避情绪体验的策略、体验情绪的重要性及如何体验自身的情绪。
一般人的情绪误区
Ⅰ
情绪这东西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每个人基本每天都不断地在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并且还给它进行了分类,包括正向情绪及负向情绪。正向情绪包括大家熟知的:高兴、喜悦、兴奋、爱慕、赞赏、感动、尊重等;负向情绪则包括:愤怒、嫉妒、悲伤、焦虑、抑郁、仇恨、厌恶等。而其实这种对情绪的分类,本身也产生了一种误导,那就是正向情绪是好的,负向情绪是不好的。大多数人都想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多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也很受欢迎,但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你更想学的是如何控制你的负向情绪,也就是不让自己产生负向情绪,且更多地去体验正向情绪,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从这个出发点开始,其实情绪管理的真实意义已经被扭曲,情绪带给我们的更大价值也因此而被大家丢弃。
我们这种误区从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很多家长都不懂情绪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
“你不要哭,你这个没用的家伙,你今后哪还有出息。”
“你发什么脾气,你再发脾气看我不打死你!”
“有什么好伤心的,东西都摔烂了,你伤心也没有。”
……
我们从小就被这类语言洗脑,导致我们的意识中老早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情绪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去表达或体验我们的情绪”;“我们要压抑我们的情绪,有这些情绪是弱者、懦夫或愚蠢的表现”等等。
逃避情绪体验的策略
Ⅱ
由于对情绪有这样的错误认知,自然没有人愿意去体验自己的负向情绪,我们唯恐避之而不及,当情绪来临时,我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逃避,不去体验。我在情绪管理相关课程中提到最多的包括:压抑、逃避、投射及过度反应。压抑及逃避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比如中国人男人受到的教育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导致了我们从小就认为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不对的,久而久之我们自然就没有了体验及感受自己情绪的能力。但由于情绪如同一种能量,它不会因为你不去体验它就自然消失,情绪更像是信使需要告诉你一个关于你自身的重要信息,由于你不去理会,不断地压抑,终有一日会火山爆发,这也是很多好男人为什么突然一发脾气就吓死人的原因,属于长久压抑后的过度反应。很多悲剧其实就来自于我们平常不去关注自己的情绪、长期逃避或压抑,最终以一种更加极端的方法表达出来。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马加爵的案例,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的最佳写照。
当然,这样的情绪压抑及逃避大家可能还是容易理解的,但盖瑞·祖卡夫在他的著作《灵魂之心 : 情绪的觉察》里面则列举了更多我们日常并没有意识到的逃避体验情绪的策略,包括三大类,十多种逃避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逃避策略而不自知。具体内容我不在本篇一一拆解,我做了一张思维导图给大家参考。
其中有一些我们平时很难意识到的,比如完美主义、工作成瘾、讨好、愤怒、无聊、虚假乐观主义等,都很值得我们反思。在祖卡夫看来,如果你不去认真感受你的情绪,就是浪费了灵魂带给你的信息,错过了灵性成长的机会。其实无论你是否知悉,你的灵魂都是在成长的,关键你选择有意识地去成长还是被动地去成长,其感受会不一样。
体验情绪的重要性
Ⅲ
既然知道了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性逃避情绪,不去体验,那么接下来得让大家了解下情绪的重要性。在这里,我用一个钟摆理论来给大家进行说明,情绪其实就像一个钟摆,如下图:
钟摆的左边代表的是正向情绪的体验程度,越高表示感受越深,右边代表负向情绪的体验程度,同样越高感觉越明显。假如你不能接受你的负向情绪,不断地去抗拒,拒绝体验,久而久之,就像钟摆一样,你的摆锤越来越低,最终甚至停在中间不再摆动。这个时候,你可能觉得很满意,看:我再也体验不到我的负向情绪了,但同时,负面效应也会产生,那就是你对正向情绪的体验也没有了,你不会因为美景感到赏心悦目、你不会因感人故事而痛哭流涕、你无法感受他人的情绪、你无法与人深入沟通、你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长此以往,你就会变成一个机器人,完全失去了人性。
而且脑神经学的研究也发现,其实我们处理负向情绪与正向情绪是同一部分脑神经,我们日常所说的,“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原来是有其脑神经基础的。因此,我们千万要关注我们的情绪,既不能让我们的情绪完全消失,同时也要学会如何管理。
要管好情绪,我们就需要学习祖卡夫有关情绪觉察的方法,这可是终极解决之道。在祖卡夫看来,我们平常体验到的情绪仅仅是雪山的顶部那一点而已,或者用海上的冰山来形容更加准确,也就是露在水面以上的冰山部分就是我们已经意识到的情绪。
其实冰山下面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部分,但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去体验情绪,比如愤怒,一旦来临的时候,我们立刻被它控制,采取了相应的行为比如骂人甚至打人等,而真正的觉察,是去感受愤怒带给你的具体感觉及身体变化。祖卡夫认为,能量离开我们的能量系统有两种方式:以恐惧和疑虑的方式,或者以爱和信任的方式。当能量以恐惧和疑虑的方式离开时,我们就会体验到负向情绪,而当能量以爱和信任的方式离开我们的身体时,我们则体验到正向情绪。情绪并无好坏之分。
在他看来,我们之所以不去体验这些情绪,是因为情绪下面掩藏着我们不想面对的东西,也就是冰山下面的部分,比如愤怒的情绪下面往往是痛苦,痛苦的下面则是恐惧,而恐惧的下面则是错误的思维模式,比如自我价值感的缺失等。这恰恰是我们心理咨询师经常要帮来访者解决的问题。由于这样的缺失往往来自于我们童年时期没有被正确地对待,让我们无法建立自我的价值感,从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模式,这种模式一直主导、影响着我们。而情绪也就是冰山的顶部,它是提醒我们这里出了问题,必须去深入探索并解决,否则类似的模式会反复出现,我们自然也就无法终结我们的痛苦及情绪问题。这才是情绪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我经常提出大家要认真去面对自己情绪的原因。
如何体验自身的情绪
Ⅳ
有了前面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慢慢理解到,从情绪管理的角度说,情绪并无好坏之分,所有的情绪对于我们来说其实都是重要的,往往负向情绪对我们的重要性更大,因为其下面隐藏着我们不想去面对的痛苦,我们不去面对这个,就没法找到我们的错误模式,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因此,情绪其实只是一种信息,它非常准确有效,只要我们的模式还在,我们的痛苦还未消除,情绪就会反复出现。你不去体验也好、你抗拒也好,情绪永远都在那里,直到你真正解决了那下面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理解,体验情绪的方式也就比较清晰了,我将其分为几个步骤来给大家展开:
第一步,每当我们发现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需小心不要被情绪所控制。比如多数人一感觉到愤怒立刻就会发脾气,做出具体的破坏行为,其实这不是体验情绪,这是被情绪控制了。一般人很难做到不被控制,因为他们害怕情绪底下的东西,所以很少去体验情绪,并不自觉采取前面提到的各种策略逃避。因此,我们首先得意识到这点。
其次就是,我们很多人的觉察能力真的很差,当情绪起来时,我们并没有觉察到,当情绪已经控制我们的时候,我们又失去了主动权。要提升我们的觉察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长期坚持禅修或冥想,当然如果能经常的去体验自己的情绪,这方面能力也会提升。
第二步,一旦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们就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第一种方法是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去看着情绪。假如将情绪比作流水,我们不要站在流水中,否则我们会被冲走,我们要赶紧从流水中走出来,站到岸上观察流水,这是对待情绪的一种方法。
第三步,当我们能静静地去体验情绪,我们就会慢慢看到情绪下面隐藏的痛苦,我们要去看这个痛苦是什么,是我们没有价值感、还是我们害怕失去……去面对这个痛苦,去找到导致这个痛苦的思维模式。当然这个过程通常一般人很难做到,很多心理咨询师其实就是在这个层面帮你工作,通过引导你去面对情绪来慢慢看到下面的痛苦,然后进入到更深层的模式中。冰山的底部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呈现出来,这才是解决我们情绪问题的终极方法。
第四步,一旦看到了这个模式,我们就有改变的机会,比如我们意识到是由于我们童年时候爱的缺失,导致我们成年后内在缺乏价值感,不断地从外界寻求各种东西来希望填满这个洞。这时,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爱慕虚荣、讨好、无休止追求财富等不自觉行为,也能解释前面提到的很多逃避策略出现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选择是否丢弃掉原来的思维模式,重新建立对自己的认知,改变从此开始。
其实由于情绪造成的影响涉及面非常大,比如近期因抑郁而自杀的韩国女明星雪莉,其实也算是由于情绪影响而导致的悲剧,无论这种情绪源于雪莉自身还是网上的喷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社会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研所)正是因为关心这类由于心理引发的问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组织了专业队伍进行调查研究,后续也将对类似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交专业的报告,协助政府决策。
心研所近期也给电网相关单位的客服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压力及情绪管理培训,并对个别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情绪管理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自己学习提升,另一方面也真的需要专业人士的辅导。像雪莉这样的案例,如果能有更多社会心理服务的支持,相信不会走到自杀的境地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社会心理研究所整合了众多心理资源,并从心理评测、心理培训及心理咨询三个维度入手,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各类组织的需求,欢迎联系咨询。
·END·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若要转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今日作者
社会心理研究所
广东省情调查中心社会心理研究所专注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建设,开展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团体的心理调查研究、心理应用服务、心理公益援助、EAP及相关心理培训等工作,期待与你的交流合作。
本公号已入驻如下平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sNP6W0BMH2_cNUgcC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