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建议呵护一江清水——记安徽省人大代表俞鹦鹦

2020-05-06     连接黄山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春风里,新安江两岸青山偎黛、绿水含翠,一如当年李白笔下的诗情画意。皖浙两省联合监测数据表明,新安江上游水质总体为优、持续向好,连续7年达到生态补偿考核要求,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发源于黄山市境内的新安江,是安徽南部的最大河流,也是浙江钱塘江的正源。2012年起,皖浙两省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打造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几年来,“新安江模式”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改革案例、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在安徽省和全国其他6个江河流域、10个省份复制推广。

一江清水出新安,与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密切相连。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后,长期在黄山市供销系统工作的省、市两级人大代表俞鹦鹦在调研时发现,农业面源污染是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最难啃的骨头”,其中农药是一个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农药全面放开经营,一些高毒有残留农药在农村大量使用,既污染了生态环境,也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俞鹦鹦向黄山市人大提交了《在全市开展农药集中配送的建议》,建议通过农药集中配送的市场监管模式,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新安江水质优良。

2015年10月,黄山市政府采纳了俞鹦鹦代表的建议,出台《黄山市推进农药集中配送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市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与处置、统一财政补贴的“七统一”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全面推行农药集中配送。当年,该项工作入选安徽省市长协会公布的2015安徽省辖市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之一。2019年,安徽省供销社出台《关于积极推广农药集中配送的指导意见》,在全省供销系统推广黄山市农药集中配送“七统一”经营模式。

近年来,黄山市发布了《黄山市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品种目录》3期和《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录》,确定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132个。全市完成配送中心和经营网点建设466个,乡镇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80%。黄山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农药集中配送额累计1.08亿元,生物农药、高效、低残留农药使用率从60%提高到了80%以上,农药使用量下降20%以上;有偿回收农药废弃物包装物5386万个,回收与无害化处置率均达90%以上;累计拨付财政专项补贴资金3515.75万元,农业节本率超过40%,呈现农户节本、网点受补、环境改善等多赢局面,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9年7月1日,《黄山市农药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正式施行。

“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自己提的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俞鹦鹦介绍,农药集中配送的建议是人大闭会期间提交的,黄山市人大及时送到承办单位,全程跟踪督办,促成了建议的落地实施。俞鹦鹦说,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药使用大省,虽然农药集中配送在全省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但这是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必然要求,作为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她将持续关注和呼吁农药集中配送问题。

俞鹦鹦说,作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既是法定义务也是政治责任,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深入基层了解和听取群众的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执行代表职务。近年来,俞鹦鹦的足迹踏遍了黄山市三区四县,先后向省人大提出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立最低价中标后工程质量保障法规、提高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制定安徽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程序监督管理办法、配套设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等10多件建议,涉及改革与发展、民生与生态等方面。

(来源:人民数字安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ocL63EBfwtFQPkdnS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