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台州市代管的温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其源于明成化十二年设立的太平县,后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同名,于民国三年改以县西温峤之别称“温岭”为名,称温岭县。1994年3月,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
温岭作为风景秀丽的旅游名城,不但有一年四季令人驻足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不少令当地人骄傲的美食。
泡虾
“泡虾”是温岭方言,它其实并不是“虾”,其原料是小麦粉。小麦粉和水搅拌成稠糊状,用器具取上适当的量,往里加上调味好的肉碎作馅,仍用器具包好,往沸油里一扔,面皮炸至金黄色,用漏勺捞起即可食用。
炊圆
炊圆由糯米粉做成,有甜、咸、荤、素之分。甜圆馅的做法是将缸豆煮烂,用干纱布过水,再拌上红糖碾细碾匀即成。咸圆馅多以肉末、豆腐干、芹菜为主;有的用火腿、冬菇和鲜笋为馅;有的用虾仁、韭菜作馅;有的则纯以包心菜叶或咸菜为馅。
另外,炊圆外面常以松花粉、豆黄粉等敷之,这样既可使其相互之间不粘连,又可以增加色泽,再有松花的清香和黄豆的特殊香味,实在让人食欲大增。
温岭鱼面
非常具有温岭的特色,将鱼肉打成糊再压制成面条的形成,口感富有嚼劲,同时鱼香味更加的浓厚。
糖龟
糖龟是石塘特有的一种小吃,虽然每家的印模都不同,有长有方有圆形的,但主体是变型的龟都能一目了然。糖龟的制作原料是糯米粉,拌上红糖蒸熟,再在“龟印”里按出一块块形状,大的称“大龟”,小的就叫“小龟”。而且还会在龟面上以鱼虾、梅花、喜鹊等图案组成“寿”字,四角有福、禄、寿、喜或吉祥如意等字样。
肉圆
肉圆,是温岭人对肉丸的叫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叫肉圆子,主料是各种畜禽的肉,温岭人多用猪肉。但是具体名字,却因为地域差别而不同。如江苏的一种肉圆,叫作“狮子头”,个头硕大如罗汉果,浑圆略扁。红烧狮子头,是家常图省事的做法,考究一点的要放在大碗里面蒸透。若是碗底会垫些蔬菜,自然会活色生香起来。
温岭的石塘箬山有“三圆”,即几鱼(水潺)圆、漂圆(水圆)、肉圆。他们的肉圆蒸出来之后个头大小如南方的丸子,但是表面却不规则,粉料似乎也多一些,但是这样的操作技巧,似乎是为了便于进食和避免过多油腻的,不经意间透着民间的智慧。
岩蒜炒糕
岩蒜是一种长在岩石上的小海葵,它生长在海边的礁石上,潮水退去,就裸露出来,样子像深绿色的玻璃珠子塌陷在黑地毯上,晶莹剔透,十分可爱。对渔樵相守、靠海吃海的温岭人来说,岩蒜,不仅仅是一种美丽可爱的沿海生物,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舌尖上的美味。但要吃到美味鲜美的岩蒜,可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人力手工一撮撮地捡回来。腰挂竹篓,爬上礁石,从岩壁上一撮撮地挖出来,这种“铲岩蒜”的行当,是海边渔妇常干的事。
要论岩蒜的吃法,岩蒜炒糕堪称是温岭的特色佳肴,一盘岩蒜炒糕端上桌,小心地塞进嘴里,一咬,满口便有一种微甜的鲜味。再嚼,似乎又略带有一丝淡淡的酸涩。品起来呢,它软滑、稠劲,伴有十足的弹性,也很鲜美、柔韧。
温岭除了美食,说到它的历史,总与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比如石塘和方山—南嵩岩。
石塘
石塘位于温岭东南隅,东、南面海,为著名渔港。新千年、新世纪中国第一缕曙光首照石塘,更使石塘名闻全国。现在雷公山上建有千年曙光公园供人浏览。石塘建筑别具特色,石屋、石街、石巷、石级错落有致,浑然有序,极富节奏感。
方山—南嵩岩
方山—南嵩岩位于温岭市西北部,在大溪镇和潘郎镇境内,分方山、南嵩岩、狮峰三个景区,有景点68处。其中,梅雨瀑倒卷帘、方山顶观“双日”、龙勥门西方船巨石,堪称三绝。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