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早行巴燕峡

2020-04-20   青海日报

秋染巴燕峡

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行车得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每次上下班,必须要经过一个峡口,那就是湟水第一峡——巴燕峡。

以前上班骑摩托车,每天路经巴燕峡,雨打风吹走了十年。前几年,孩子在西宁上高中,我便买了车,夫妻二人天天从乡下跑到城里,又从城里跑到乡下,记熟了巴燕峡的山山湾湾,草木流水,虽然落下了风湿关节的病痛,但也享受了巴燕峡的美,特别是早行之美。

巴燕峡的美,美在四季。

如果有早课,我需六时从家里开车出发。冬日此时,是漆黑漆黑的,一直走到巴燕峡,天才蒙蒙亮,这时还看不清公路两旁的山石,只是一些黛黑的山头在峰回路转中起起伏伏,让人很难辨别前方的路究竟通往何处。过不长时间,山头渐渐清晰起来,能清楚地看到路旁一个又一个缓缓而过的树木了。此时的山石草木皆无灵气,冰冻的河水也静悄悄的,没有响声,相当安静。以前认为在寒冷的早晨逆风而行,会很艰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时恰恰没有风,只是十分冷。风一般是在下午吹的,往往会刮起连天的沙尘,弥漫了整个峡口。

暮春三月,当西宁都换上绿装,巴燕峡还毫无动静,光秃秃的,一点也不急,不像春天来临了的样子。越往西边,绿意越少,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冬天似的。大自然真是奇妙,就二百里的路程,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时候行车是最好的了,没有雨雪的困扰,既安全又快速。

清明前后,雨雪渐渐地多起来了,河边的柳丝儿也在雨雪中慢慢地亮了。河谷两岸的田地都浇了水,播了种,天空中弥漫着泥土味儿,空气清新极了。行驶在路上,不时哼上几个小曲儿,心情特别好。但这样的好天气往往会被绵绵雨雪所打断——由于气温还低,细雨很快就会变成雪粒,而且很快就会结冰。车子碾着冰辙,吱吱呀呀地蜗行着,此时开车的我格外小心。要是遇上堵车,就只能耐心地等着,急不得的。但雨雪天也不总是与人作对的,更多时候馈赠给你的是迷人的美!驱车行进,雨贴着车窗,雪压着车沿,细细的雪水在雨刷器的刮蹭下向两边移动。路边车轮未到的地方堆着厚厚的雪,被溅起的雨水分割得七零八落……要是天气连日不晴,春寒料峭,雨雪霏霏,公路两旁的护栏上、电线上、树枝上,以及河里的石头上全都结满了冰凌,整个河谷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河水在冰雪上吟咽前行,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彩画。车行其中,仿佛是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有不少乘车者打开车窗,不顾危险拼命地拍照,把此刻路滑难行的艰难早已抛在九霄云外了……

夏天的巴燕峡郁郁葱葱,公路在绿荫中延伸,河滩边的草地上,两三头牛儿甩着尾巴在吃草,庄稼地被一行行、一排排的树木分割成了不规则的“井”字状。村庄恬静而舒适,像极了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绝美桃花源。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开着车子专从城里来垂钓,不论收获,就图个享受这样难得的田园生活。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到峡口的“水磨石崖”来取景拍照。“水磨石崖”是巴燕峡湟水河道最狭窄之处,两山对峙,怪石嶙峋,水流湍急,一个又一个突兀的大石把水流截成短促细小的急流,飞溅出雪白的水花来,哗哗地响着,一遍又一遍拍打着石缝,最终夺路而出……石缝间荆棘丛生,山崖上野鸽就巢,给人一种山高仰止、望而生畏的神秘感。这里的公路拐弯最急,而且似“九曲回肠”般连续不断——这是事故高发地,驾车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事故,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转眼就到秋天了。有人认为青海“长冬无夏,春秋相连”,似乎也有点道理。还未到立秋,天气就有些凉了。深秋是巴燕峡最美的季节。这时候开车早行,每天都享受着难得的大自然造化,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瑰丽,美轮美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追着西坠的月亮赶路,东边山头上的朝霞映在车镜上,泛出一圈圈金黄橘红的光来。河岸边、地头上露水很重,空气清凉爽意,稍有一点点冷,使人不由自主地吟起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诗句来。白露过后,霜已经下了,轻轻地凝结在草木上,田野仿佛披上了一层柔柔白白的纱,空里流霜,绵绵不绝,在朝霞的衬映下静静地等待着阳光的到来。初日东升,红红的日光在西山头上一步步地下来,照到了河谷。“白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儿,在草尖禾叶上化成了一缕缕水汽;有时候没有霜,但村子里晨雾霭霭,炊烟袅袅,极静极美,一下地勾起行人的乡愁……九九重阳,霜打的秋叶慢慢褪绿,发红,最后变得越发地黄了,河谷是金黄的,田野是金黄的,山上不知名的灌木丛却是红紫的,山上山下,红黄相映,描绘成一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国画图卷。放眼望去,天空极静极蓝,偶有一阵雁叫,划过寂寥长空,让人不由地感觉到别一般清冷。

我就这样每天行驶在从城市到乡村的路上,感受着巴燕峡四季的美。北魏郦道元在《三峡》中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记述了长江三峡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读之朗朗上口,荡气回肠,如身临其境。

我天天面对巴燕峡美景,不写点什么,总心有不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巴燕峡,名不见经传,最普通不过了。且不说与举世闻名的三峡相比,就拿湟源县内的药水峡比,也是相形见绌,小巫见大巫,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其实不然,说这话的人是没有走过巴燕峡的,或者走了一两次,往往只顾赶路,没留意到它的美。只有像我这样天天走过的人,才能感受到巴燕峡的美。

【夜读】童年趣事

【夜读】茶卡:高处一片青盐世界

文/李成明

刊发于2020年4月17日《青海日报》第12版

责编/亚君

监制/胡芝蓉 总监制/刘蓉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