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好女儿
多年来悉心照顾患病在床的母亲
她是一位好老师
用行动向学生教授着孝道美德
她叫马怀华
双王城牛头初中一位思想品德教师
以顺为孝,孝心换来幸福和睦
马怀华出生在双王城牛头七村,家中兄妹5人,她排行老小。参加工作时,一心想离父母近些,就回到了这个有些偏远的学校任教,一干就是25年。
在牛头初中问起马怀华老师,可以说无人不知,她家就住在学校的公寓楼。从2000年至今,马怀华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而周围人对她的熟悉,还因为她照顾年迈父母的感人故事。
2015年,马怀华的母亲患上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她便把母亲接到家中照顾;2017年,她的父亲又突发胃病。父亲得病后,马怀华跟哥哥、姐姐商量——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一起照顾。为此,她专门收拾出一间卧室,分别给二老安装了单人床。“父亲治病期间,是我人生中最受煎熬的日子,因为病重,父亲无法进食,只能靠营养液维持,为此,我们几个还专门学会了配药打针。”回忆起已过世的父亲时,马怀华依然泪眼婆娑,遗憾的是,4个月的治疗仍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父亲走后,他们兄妹五人轮流照顾母亲,但由于哥哥和三个姐姐家里事情多,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她把母亲接到家里照顾。
从母亲生病时起,马怀华的所有节假日都给了母亲。每天给老人洗头洗脚、穿衣做饭,还要不停地做全身按摩、陪母亲做康复性训练等。马怀华说,“孝顺,孝顺,以顺为孝。老人瘫痪在床,心里难免有急躁情绪。老人家怕孤单,我每天就抽出时间陪她说说话,有时还给她看手机里一些好玩的视频,或者弹古筝给她听。”在马怀华的带动下,全家上下个个孝顺,一家人相处和睦。
如今,老母亲已86岁,面色红润,精气神特别好。马怀华说,在父母病床前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很温暖,因为她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孝老榜样,行动诠释幸福内涵
在马怀华家中,每天都会有这一幕,她瘦弱的身躯拉起母亲的手,边聊天边做康复锻炼:她用自己手脚的运动,带动母亲身体活动,活动十分钟母亲就累了,休息一会儿再做一次……就这样,周而复始,寒来暑往,贴心的照顾从未间断。
光靠一个人照顾年迈的母亲是不够的,除了兄妹外,丈夫王志刚是她最坚强的后盾。马怀华说:“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丈夫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我工作忙的时候,都是他帮我照顾,同事们都夸他‘中国好女婿’。为了方便随时看到母亲的状况,他还给母亲的卧室安上了监控;父母生病住院时,也是他跑前跑后在医院陪护,背着母亲上下楼……村里的邻居、学校的老师,都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
千余个日夜,马怀华夫妻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和睦和幸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平凡美丽家庭的深刻内涵。
来源:寿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