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圣公园,下午拍下这一幕!

2020-07-30   寿光日报

原标题:仓圣公园,下午拍下这一幕!

如果你下午经过仓圣公园,很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拿着一只巨大的笔在地上涂涂抹抹,还时不时在旁边的小桶里蘸点水,他们就是公园里的“地书”爱好者。

地书老人·杨玉清

清水为墨 大地当纸

2020.7.29 星期三

人物

“地书”原意喻指地下发掘的文物。现在它又衍生出了新的含义,即在地上写字。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位“地书”爱好者,我们来听听他的“地书”故事。

杨玉清老先生今年67岁,山东枣庄滕州人,由于女儿在寿光结婚生子,2008年便也来到寿光,在朝阳小区安了家,找了一份小区门卫安保工作。“休息的时候去仓圣公园,看到别人在地上写,自己也想试着写写。”杨玉清说自己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地书”之路。

一支拖把杆,一个矿泉水瓶,一块修剪成毛笔尖形状的海绵,拼凑成一支大“毛笔”,再加上一个装水的小塑料桶,这便是杨玉清写“地书”的全部材料了。对此他表示,写地书的好处就是环保,写完没多久就干了。平时在公园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期间写累了就会跟周围志同道合的人聊聊天。

“这个水蘸多了不行,写出来的字容易晕,蘸少了也不行,字没写完就干了。”杨玉清在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字后,记者也试着写了一下,发现这个毛笔的海绵笔头,除了水分难控,下笔力度也并不容易控制,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笔画有深有浅。

提到写字这个爱好,杨玉清说“自己上学的时候一周两节毛笔字课,那时候就喜欢,20年前那会在老家那边,逢年过节就会免费给人家写对联。”杨玉清还说,自己这些年一直练的行楷,“行楷端正,好认。”

“地书,虽然少了墨香,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方式。” 杨玉清说,因为以前练书法都是宅在家里,而地书是在户外,沐浴着阳光,享受清新的空气,以书会友,充分与人交流,避免了孤独情绪的出现。

来源:寿光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