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维权事件,让不少标杆房企都中了招,导火索还是精装房。其实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曝出关于精装房维权的新闻。眼下,各地限价令越来越严格,房企为了不赔本,只能死抠精装成本。但如此一来,质量又很难保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想做好精装房的成本管控,同时保证质量,看似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实际上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要找准当前精装房成本的痛点,才能精确打击、对症下药。下面明源君就和你详细聊聊。
精装控成本3个痛点
很多房企虽然有成本部门来主导控制成本,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成本管控主体不清,成本管控内容也不细致,才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和无效成本的产生。说得直白些,就是精装房成本管控没明确谁来管、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
第一,其他部门缺乏成本思维,认为成本管理与自己无关。
“既然房企有专门的成本部门,那么关于成本的一切管理,自然该由成本部门操心。成本管控与其他部门无关。” 可能除了成本外的专业部门,很多人是这种想法。
但是精装成本光是成本部门一人来管,不可能管得好。因为精装房涉及到营销、设计、工程等多个部门,很多环节成本都无法把控。
例如,精装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选材,乙方设计师出于追求完美的惯性思维,为达到艺术效果爱选择昂贵材料。如果再碰上甲方设计师没有成本思维,成本失控是家常便饭。
第二,在项目操作过程,成本部和各部门没有及时交底,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在设计环节,图纸上只显示为定制衣柜。如果成本部门与设计部门沟通不仔细,成本部在核价时就会按照一般的定制木衣柜来核价。但设计如果要的是价格不菲的铝合金天地轴超窄边玻璃衣柜,就会与普通木衣柜产生巨大的差价,这一项因此严重超支。
第三,成本管理粗放,忽略细节。
成本的全流程管控,房企喊了这么多年,真正做得好的很少。问题并不在于成本管控的方法不全,而在于现实中的成本管控,内容不分主次,管理得不够细致。就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例如很多房企在编制目标成本的时候就比较粗糙,只给出大致的范围, 比如单方8000元。然后要求设计在8000元的框架内发挥,但结果往往是突破8000元的框架。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开发商成本只控制到二级,再往下就控制不了。于是只能腾挪,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残酷的事实是前面每项都在超,最后想减也兜不住。后面如果配置低了,不符合整体调性,最后只能上调目标成本。
该问题在豪宅精装表现得尤其明显。刚需和改善型住宅的精装成本一般好控,因为硬装价格相对透明。现在很多城市豪宅都要求精装交付,高端购房者讲求个性化定制,这样一来,定制软装不能走量,也很难比较,非常容易超标。
精装成本谁来管要明确
管控内容能做多细做多细
明源君上面列举的精装房成本管控3大痛点,其实问题都是来自没明确成本由谁来管,以及管控内容不精细这两方面。相应精装房成本管控的解决策略,也需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在部门层面,明确各部门的成本责任,大家都要参与成本管控。在项目层面,重视前期成本专项策划,而不是走过场。在细节上,从源头、设计、供应商、乙方等多个环节入手,找准成本管控的重点,同时不放过每一个可能产生无效成本的细节。
一、精装成本管理器,厘清各部门的责任
标杆房企通行的做法是建立责任成本体系,明确专业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借助后期反馈,考核评价各职能履行情况。
责任成本体系包含四大要素:责任范围、责任部门、评价指标、评价部门。由此建立起责任成本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在组织架构的层面保证目标成本的准确执行。
例如某标杆房企对于精装成本管理,就对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营销、设计部门要基于成本部编制的目标成本明确精装标准和设计选材,这样一来,每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共同实现成本管理。
二、项目层面:重视前期成本策划
标杆房企在一些精装项目开始前,通常会做一个成本的专项策划。策划围绕整个项目进行推演,一般以PPT形式展现。整个策划内容非常详细,不仅考虑各自专业内的事,所有可能影响到成本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接下来的每项工作才会清晰,成本管控的动作也会更到位。
三、 细化管控内容:抓重点,并将每个环节做到最细
精装房项目有固定的环节,每个环节的成本管控,都有明确对应的方法,看似足够详细。其实在各个环节,都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成本管控。
1.管源头:分解目标成本,还要反向推算
目标成本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由于精装房项目容易出现成本腾挪,挪来挪去,目标成本只加不减。
解决方式说起来简单,却往往被很多房企忽略。标杆房企会在一开始就把目标成本做到最细,精细到每一个子项,每个合同都框死。哪怕有对标的竞品,也不能多、只能少。
另外,目标成本分解,也是做细的方式。龙湖会按合同计划、项目实体、考核责任分解目标成本。前两种可以为合约成本管控和工程成本管控,打下基础。考核责任分解则呼应了明源君在上面管控范围那部分说的,建立责任成本体系。
上面基于标准和市场的目标成本测算,属于正向推算。除此之外,龙湖会通过反向推算,与正向推算对比,最终得出更精准的目标成本。反向推算的三个指标是:销售价格水平、利润要求、反推计算成本水平。
2.管设计:概念设计省时间成本,深化设计节约材料
通常设计成本会占总成本的70%以上。一旦确定了设计方案,装修风格、材料和施工费用基本就定了下来。
(1)概念设计,避免后期反复修改
万科会在设计环节强调“一前一后”,在效果图之前做概念设计,在效果图之后做深化设计。
概念设计一定要先做出来。明确了概念,就容易规避后期没有意义的反复改稿,避免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浪费。这里业内人士还给明源君分享了两个经验:一是先把水电点位图提出来,然后给乙方建筑设计院参考。避免后期因乙方设计院不给力造成返工改线。二是到了扩初阶段画施工图这个环节,万科有很多的甲方专项分包,比如家具、智能化、新风系统空调。那么这些末端的点位还要滞后,这个时候特别考验成本部门和设计部门的协调和专业能力。该细节务必重视。
(2)深化设计,最大程度管好材料成本
深化设计对省成本同样重要,具体做法有三:
首先,在非客户敏感点的地方,通过材料的适当减配,降低成本。
比如乳胶漆,客厅墙面用高档弹性涂料,客厅天花板用普通哑光涂料,厨房天花板用仿瓷涂料,卧室墙面用半光涂料。比如地砖,购房者更关注玄关、客厅、餐厅的地砖,厨房和卫生间的地砖一般没那么关注。那么厨房和卫生间选用普通防滑地砖即可,不必追求高档。再比如同样是洁具,同样的品牌,某标杆房企的某个项目在不同空间灵活搭配了不同价格,差价不小。
其次,反复对比材料,能避免因施工难度所增加的成本。比如设计采用莱茵米黄、玛丽亚、罗马洞拼图,施工时会遇到拼接难题,以及为此采用的水刀拼接工艺,会造成成本大幅增加。有了深化设计,可以杜绝类似情况。另外,通过深化设计还能寻找低成本的替代方案。某标杆房企一旦发现选用的石材单价高于500元一平时,就会考虑要不要采用复合饰面板材代替该石材。比如莎安娜米黄优等品价格高于1000元一平,部分精装项目就换成5厚莎安娜米黄搭配15厚普通米黄,此处单价就能节约40%。
第三,深化设计还能有效避免乙方设计因追求完美的惯性,造成过度浪费产生的无效成本。
3.管供应商:做细材料表格,划定管控红线
很多房企都有战略供应商,甲供材料基本是集团采购。但很多战略供应商是外地供应商,为避免时间和运输的成本,一些房企通过招采部分授权,让项目自主选择一些本地供应商。
为保证项目能选对供应商。金茂精装经理王鹏告诉明源君,他会在材料表格里对项进行拆解细分,考察时一旦供应商对细节回答模棱两可,甲方精装项目负责人会直接给厂商打电话,还会亲自去现场。只有选对了赶货加急快、配合度高的供应商,才能很好把握项目节点,节省时间和材料成本。
接下来,王经理会将整个精装项目的材料列一个详细清单,分甲供、乙供、甲指乙供三类,然后写上设计样确认时间、施工样确认时间、订货时间、生产周期、到货时间、材料供应商电话信息,方便随时跟踪。
之后,还要去跟材料供应商确认材料情况,比如是否有现货或要定制等,然后与施工时的安装节点、安装周期、工序顺序等反推出来各种材料的到货红线,然后把这些一并体现在施工计划中。如图:
4.管乙方:施工前、中、后都不能忽略
(1)选对乙方,是控施工成本的前提
选择对的乙方,与成本息息相关。选择靠谱的施工队,等于也降低了施工成本。很多标杆房企对乙方面试的重视,与自身企业招聘无异,绝不是走流程。
面试与其他考察方法,共同构成了细致立体的考察体系。包括与乙方领导、技术人员沟通;要求乙方填写详细资料,披露信息以及提供书面证据;对拟派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作进一步考察;去其他房企获取该乙方在之前项目的评价;从乙方承建项目的物业、业主委员会获取相关评价等。
(2)施工前,讲图必不可少
精装房施工前,为工人讲图的工作必不可少。不仅要针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还要求每一位劳务班组里的木工、油漆工、泥工、水电工等人都要会看图。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工人不会看图,也觉得没必要。只有工人具备一定的审图能力,才能对图纸的正确性做出判断,有利于及时纠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严防变更签证这个成本大坑
施工中,签证变更堪称成本的大坑。为将变更成本降到最低,需要从4个小点注意。
该在合同中约定的,不用签证。例如人工浮动工资合同中没约定,应由管理人员以补充协议形式约定。现场施工代表不能以工程签证形式取代。
该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审批的,不用签证。例如临时设的布局,应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严格审查,同样不能用工程签证处理。
材料价格的确认要注定是采购价还是预算价,避免采购保管费重复计算。
除此之外,恒大对一些工程采用预算包干费的方式进行合同计价,避免后期的变更项。
(4)材料管理、成品保护,避免后期损耗
传统的粗放式物料管理,因保管和使用不当,会在不经意间损失很多成本。比如材料配送没一步到位,会造成二次搬运的人工浪费。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损耗。
恒大的很多项目在材料进场时,进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验收。项目开工前,向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不断改进材料供应。现场材料责任者应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分工监督。项目结束后,回收班组余料,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并在限额领料单中登记扣除。
不同装修的完工时间不同,良好的成品保护避免因返工造成的时间和材料的成本浪费。特别在项目后期,对地板、石材瓷砖类的阳角、门窗套等的保护最重要。
中海将成品保护的范围梳理了9个板块,包括精装修主包、安装单位、栏杆单位、木门单位、铝合金门窗单位、木地板单位、橱柜单位、淋浴隔断单位、入户门单位。
某20强房企精装工程成品保护标准
小结
最近几年,由于房价快速上涨,而调控又对不少城市进行了限价,导致一些开发商更倾向于销售毛坯房。一些房企的精装修项目出现一些极小的瑕疵也被业主维权,更是让人觉得做全装修费力不讨好。但精装修工程是房地产开发的趋势,也被越来越多的地方作为强制要求。所以房企必须平衡好精装房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精装房成本管控的重点不是一省到底,而是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再将每一个环节提前做细,就能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对此,一些标杆房企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其实也是每一家房企必须完成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