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逆行者钟鸣和470名第八批医疗队员回家啦!市六医院51名队员依旧坚守雷神山

2020-04-06   话匣子FM

今天下午

随着东航MU7874和MU7876

相继落地上海虹桥机场

驰援武汉的471名医疗队员们终于回家了!

在回家的航班上

机长黄强广播道:

在离开武汉前

第八批医疗队员们合影留念

纪念在武汉拼搏过的日子

医护人员们纷纷和帅气的武汉民警合影

“感恩白衣天使

湖北感谢你们”

一路相随

2月19日,513名来自仁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和杨浦区中心医院的白衣战士搭乘东航航班飞赴武汉,进驻雷神山医院。

今天,他们中的470人回家了!

1月23日小年夜率先出征武汉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钟鸣

也一同归来!

他是上海最早前往武汉的医疗专家

接到国家卫健委指令时

钟鸣立刻取消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旅行计划

义无反顾地孤身登上列车

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了75天

我们终于等到他回家了!

上图为钟鸣

在武汉的日夜里,钟鸣奋战在武汉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集中地之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里也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抗击疫情获得阶段性成效后,钟鸣作为督导组成员,往返于多家医院,一个病区一个病区地巡视,对每个重症病人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昨天,也就是离汉的前一天,钟鸣还在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查房,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懈怠。今天凌晨0点45分,钟鸣在朋友圈里动情地写下了这几句话: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的战友们,我多数人认不出你们的容颜,记不住你们的名字,不知你们归往何处家乡。我想说一声再见,那意味着真是再见,天南地北的朋友们。我会记得2020的冬春之交,金银潭南楼高区的不凡,直到永远。

钟鸣说,回家后最想去平常地上一天班,平常地过一个周末,重新体味过去的每一天。“过去每一天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么重要、这么珍惜,平凡的生活是那么重要,那么可贵。”

右数第三位为钟鸣

第八批支援武汉医疗队负责雷神山医院C1、C2、C3、C4普通重症病房192张床位以及B区ICU病房31张床位。经过3天的准备、勘察、整改和验收,2月23日所有病区全部开放。

4月2日,由仁济医院和市七混编负责C4病区关舱。4月5日,由仁济医院为主、其余医院混编的ICU病区关舱。截止4月4日,仁济医院支援武汉的队伍累计收治了326名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30名,重症123名,使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危重症患者。

4月4日,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接管的C1病区关舱。期间他们共收治新冠感染确诊患者118人,其中重症49人、危重症12人。

市一医院医护人员为病区关舱封舱贴封条

市一医院医护人员为病区关舱封舱贴封条

作为第八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总领队,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在回家之际说道: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尽管我们撤离了武汉,但疫情防控工作还没有结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不能懈怠,不能麻痹。回到上海后,在继续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恢复日常的医疗生产。

在武汉的日夜里

医护人员们被感动着

出发前在Tony理发店剃了卤蛋头的仁济医院急诊科黄欢医生说,最想做的事,肯定是好好休息一下,好好陪伴家人。他还想把自己支援武汉的经历写成日记或者公众号,因为这段人生旅程是不可复制的,非常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

黄欢说,在武汉最让他感动的是遇到了一对老夫妻。在黄欢主管的床位上,韩先生和他爱人双双感染了新冠肺炎,老先生在重症ICU,老太太在普通病房。他们结婚45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路走来,相濡以沫。

“老先生病得相对来说比较重,还发生过心跳骤停,经过心肺复苏抢救暂时保住了生命,但是整个治疗过程还是相当艰辛。老太太得知后,几乎是每天都会通过微信和电话给我们,关心老先生的病情,并且通过文字不断的表达她对老先生的一种想念,同时也通过文字、通过视频鼓励老先生。这种非常真挚的、非常纯粹的爱情,也鼓励着老先生能够战胜病魔。”

老太太在鼓励老先生的同时,也一直在表达对上海医疗队的感谢。见证了整个过程的黄华也被打动了,他说,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了普通武汉市民对医护人员感激之情。

忙碌中她们也在自我调节

美小护化身“灵魂画手”

画出属于每一个人的雷神山日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6年护士邹芳草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工作,主要负责院感以及医疗队员们的物资保障工作。

“终于要回家了。”邹芳草有些激动,“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火锅、喝奶茶,一天还要喝两杯。”

小时候学过国画的她临行前,在行李箱里带上了画图工具平板电脑。在武汉利用工作之余,用画笔记录下了那些日夜。

“第一晚只是小试牛刀,我想记录一下我们市一156人大部队的出征画面,就用平板画了白大褂版和迷彩服版的护士姐姐、医生哥哥,没想到从那一晚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每晚都被身边的人催稿。”

渐渐地,每天更新“插画版”日记成了小邹每天工作结束后的幸福折磨。“隔离病房内四处可见的白,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病例文字记录,我希望通过线条的勾勒、色彩的变化能记录下雷神山病房里生动的每一幕,也给我的市一‘战友们’换一种心情,舒缓一下情绪。”

每一幅漫画日记上还配有相应文案,创作者是由同为市一医疗队成员的86年护士小朱操刀完成,十岁的年龄差并没有成为这一对美小护心灵沟通的阻碍。

“我相信每一幅画都是有灵魂的,第一次看到小邹的画我就感触颇深,为漫画配文案成为了我每天工作结束后最放松的一刻。”小朱说,

“希望每一个‘插画版’日记的队友都能产生代入感,都能相信这是一本属于自己的雷神山日记。”小邹说。

目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帮邹芳草联系到了出版社,将正式出版她的卡通画作品。

邹芳草最喜欢的漫画作品《吃豆人》

上海支援武汉医疗队

仍有51人坚守雷神山医院

目前,除了六院的51人继续坚守雷神山外,其余上海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已全部回家。

六院领队范小红说:“过去的46天里我们不畏艰险、逆行而上、直面挑战、敬业奉献,切实发扬了六院人的精神风貌。我们与五院医疗队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我们负责的C2病区已累计收治患者116名,出院78名,保持了“零死亡”、“零转阳”、“零感染”,病区的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得到了雷神山医院的高度肯定与赞赏。也正是基于此,国家卫健委、雷神山医院安排六院医疗队坚守最后的普通重症病区。”

目前整个雷神山医院有患者60名左右,分布在A区ICU和C2病区,A区ICU是中南医院和广东医疗队负责的,C2病区由六院医疗队负责,目前病区有患者34名,其中重症11名、危重症13名,这其中有6名患者合并尿毒症需进行血透(血透工作由武汉血透小分队负责)。

范小红说:“医疗队员们精神状态都很不错、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守好最后的阵地,迎接全面胜利的到来请领导们放心,勿念!归期未定,一切听从国家和雷神山医院的指令。”

51位白衣战士!

我们等你们回家!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穿过漫长严冬,终于迎来春意盎然

471位白衣战士你们辛苦了!

欢迎回家!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吕春璐 车润宇 编辑:山巍 责任编辑:金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