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与汉服的一次近接触

2019-11-20   吉林乌拉永昌源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随着新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同时,国家、社会也逐步以开放的态度处理人们对美的个性追求,特别是起自上世纪末,传统国学的全面复兴,终使得消失在明末清初的传统汉族文化缓慢回归。是中一度只在绘画作品、影视作品中显身的汉服,开始如翩然翻飞的蝴蝶,冲入寻常生活之中。作为奔5的中年人,在汉服复兴的运动中,我始终是一个不合格的看客。我既没有积极参与其中,也没有刻意观察。如果非要拿出点态度,就只能以今夏的一次际遇浮光掠影着谈谈感受。

那天是去一个老朋友家赴宴,餐前聊天时,女主人就极具炫耀地把手机中的照片拿给大家看。那些照片是她儿子小苏的英俊身影,英俊得让我几乎认不出那就是曾在读经班里摇头晃脑的小胖子。照片中的小苏身着汉服,姿态绰约,活脱脱一个玉树临风的潇洒青年。众友人赞叹之时,女主人更进一步介绍上大二的小苏对传统文化钟爱得痴迷——不仅局限于汉服,他还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古琴、茶道、香道、围棋,加之自幼就练习了书法,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男主人忙圆场说是“粗通”,可宴席进行一半时,身着汉服的小苏回家,那高雅脱俗的气质扑面而来时,一下就让所有人觉得女主人并没有过分自夸。

取自百度百科

小苏喜爱传统文化,我并不感到意外:我印象中他应该是最早一茬读经班孩子。从被迫喜欢到主动接触,从朗声诵读到含情演绎,儒家经典所具象化的汉家文明早早就被灌输到了小苏的思想、体肤之中。招呼他落座闲聊时,小苏还记得我曾给他讲过《三国演义》小人书里的绘画,也记得他和我争执动画片《秦时明月》、《围棋少年》里历史细节的往事,更回忆起偷听我和他爸爸胡侃电子游戏《仙剑奇侠传》时的旧景。

当我问小苏现在这身汉服是COS李逍遥还是兰陵王时,他笑着说不是COSPLAY ,而是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前,我觉得年轻人穿着汉服无碍乎两种情愫使然:一个是认定汉族人就应该穿汉族的传统服装,另一个则是标新立异,彰显个性。毕竟也曾从青春期经过,我能理解后一种情感在心中激荡时,寻找宣泄方式所独有的亢奋,于是主观认定,前一种情感也无非是后一种的特殊表达方式——年轻人在特殊的心理成长阶段,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迫切希望脱离任成年人的摆布,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且不平凡,常常持反抗的态度,逆社会潮流而行。选择穿着汉服,乃是其中一种对社会、对家庭有益无害的良性宣泄方式。

因为听到我提起COSPLAY,小苏便向桌边的客人讲起自己穿汉服与COSPLAY的区别。他曾参加过一些COSPLAY爱好者组织的活动,那些看动漫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山寨剧作中自己喜欢的角色的服装,这些年因为《琅琊榜》、《芈月传》热播,使得传统汉家服饰审美根植于一部分爱好者的心中,他们渐渐将COS的对象由日漫人物转为中国古代人物,于是汉服渐渐成为他们演绎偶像的重要道具之一。然而他们再现的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汉服,与真实历史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汉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秦汉、唐宋、明朝,服装的材料、式样都有很大区别。加之“胡服”元素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不停地融合进汉服之中,如果不加考量,为了穿而穿,则极容易闹出笑话。小苏目前所在的汉服社团,是从服饰发展历史角度研究汉服的,也更注重汉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精神特质,与简单模仿式的COSPLAY完全不同。

餐桌边的人听小苏说完,马上就开始议论起来。有的人提起日本的大河剧中有专门考究不同时代服装道具式样的专业人士,也有人提起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对再现各种生活细节的专注。我则谈起吉林市朝鲜族早就在节庆典仪上穿着本民族的韩袍,满族也有旗袍、马甲,回族人经常戴用礼拜帽,汉族真该有相应的汉服妆点生活……

热烈的交流中,大家也说起一些汉服穿着的问题:比如汉服是应该以古代礼服为主还是日常服装为主。其实中国古代汉族服装对长短、材料、式样、颜色都是有要求:如:贫民“上衣下裳,右衽”短打,若“衣裳宽长,失仆子样”,会遭到侧目;遍身罗绮为贵,麻葛布衣为贱;龙纹黄色为帝王专用,官民不可僭越;汉代甚至出现“散民不敢服杂彩”的现象……而现代汉服则完全从美学出发,以张扬个性为己任,个别汉服中甚至留有京剧戏服、古代朝服的元素,这种“不伦不类”的混搭所表达的新式价值取向,确实需要时间,才能被全社会慢慢消化。

小苏也承认现代汉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审美还未形成主流标准。但是,许多年轻人确实通过积极穿着汉服,开始用实际行动去“解题”,尤其是他所在的汉服社团,已经开始把古代服装的文化内涵当作了研究的方向,并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汉服以良性的步调在社会普及。而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挑剔理性的宽容,让他们这些汉服的时代先行者们始终保持“不断提升水平”的热情。

交谈中,饭桌边的中年人沉睡心底的旧梦也渐渐被唤醒。大家都觉得少年时也有过穿着汉服的梦想,只是当时的各种条件不允许,自己更没有足够的勇气穿上汉服去面对世界。想来,人类似乎都有这种模仿的天性,随着关注点的转变,梦想也跟着转变。

记得小时候看完《三侠五义》,就想模仿白玉堂“头带武生巾,身穿月白花氅,内衬一件桃红衬袍,足登官鞋,另有一番英雄气概”;看完《水浒传》,就想模仿武松“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到了青春期,则希望自己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那般,“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打扮得溜光水滑,去吸引年轻异性注意……

然而到如今,我早已因“岁月催人老,肉多头发少”而失去了对汉服的兴致,“人靠衣服,马靠鞍”的思想还在,指向却是各路品牌服装那种世间俗物,和敢于追寻梦想,勇敢穿着汉服行走在街道上的小苏相形见绌。于是就以少年时的梦想发了一些感慨。这些感慨竟然得到同辈们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让小苏给自己设计汉服造型,说如果小苏在吉林搞汉服活动,叔叔阿姨们一定积极参与。小苏也很高兴,让大家分别说出自己的梦想,针对每个人钟爱的人物所处时代的不同,提出造型建议,以便有朝一日,身穿特色汉服去实现旧梦。

那天我借着酒劲又提了白玉堂,可小苏给我的却是唐代翻领服的建议,这让我马上联想到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里梁冠华的造型,于是立刻笑逐颜开,不住嘴地问小苏他爸“元芳,你怎么看”。

小苏他爸一直没吭声,我心中突然暗笑起来,因为我一下想起小苏他爸虽然身壮如鲁达,容貌若沙僧,却自幼都有当猴儿,去大闹天宫的梦想——小苏给他设计“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才最和他的意吧!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平台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