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这个县的峡谷,藏着可媲美敦煌莫高窟石窟
甘肃这个县 有一个非著名石窟 不敦煌差
标签:中国甘肃旅游、甘肃酒泉瓜州榆林窟、和敦煌可以媲美的石窟、宗教建筑人文历史游、旅游散文随笔游记见闻
几次开车从内地回来,也经过了玉门关,也经过了敦煌,就是没有见到过在这两个地方之间还有一个叫着瓜州的地方,也许是车速太快,没有顾得上看到这个地名,也许因为当地缺水,给你更多的是荒凉之地的原因吧,很容易就被忽略了。因为无论是和玉门相比,还是敦煌,如果让人们来打印象分,它都是不具备优势的。但是,从瓜州的地理位置来看,这确实又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地方,无论是向西行走,还是向东行走,这里都是必经之地。
而这个重要的地方,自然也是受到人们的青睐的,这里自古就有不少少数民族在这里居住和生活,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甚至有的东西并不比名气很大的敦煌逊色。比如这里有一个峡谷,叫着万佛峡的地方,光是从这个地名来看,就是非常具有佛教色差的地方,走进去,一定会寻找到关于佛教的遗留的痕迹。
果然,笔者的感觉还是有些准确的,因为缺水,我们在去这个叫着万佛峡的路上,看到了似乎是毫无生机的戈壁大漠,满眼的荒凉与前一站经过的玉门简直就是两个概念。但是要说了无生机,似乎也是有些夸张的,因为笔者看到了一条河,后来知道这条河叫着榆林河。
榆林河是瓜州境内的十分重要的河流和水源,它和瓜州境内的另一条叫着疏勒河的河流,组成和其境内的两大水源水系,这也是瓜州的十分有限的两条生命之河。因为这里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笔者发现,分布于境内的那些历史文化景点,似乎也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东千佛洞、双塔湖这些地方,都是因为有水的原因,因为洞府的开凿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是离不开水的。而位于瓜州境内的那个万佛峡,就是因为有了榆林河穿过峡谷,才为这里开凿榆林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水源支持,否则,今天我们看到的万佛峡内的榆林窟,恐怕就不会存在了。
走进万佛峡,笔者发现,这里因为有水,峡谷中生长着不少树木,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生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和太阳,而在瓜州,缺的不是太阳,而是水,因此,万佛峡内的绿色植物似乎是笔者一路见到的为数不多的一道绿色景观。这稍稍为笔者有点惆怅的心里增添了些许温馨。如果你去过了莫高窟,那么当你走进这个榆林窟,你会发现,这个榆林窟似乎与其邻居境内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某种难以割舍的关系。其实,你的感觉是没有错的,人们将莫高窟和榆林窟称之为姐妹窟,必定是经过考究才得出的结论。
而榆林窟外面接待游客的地方,也是与敦煌石窟几乎一样的装修风格,这样的风格与榆林窟相得益彰,形成了二者连为一体的融洽整体。榆林窟形成的也不是一个朝代的事情,据有关方面的考证,其开始凿于北魏,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在这里动过凿刀,因此,各个朝代的壁画艺术演变风格,如果你有兴趣,是完全可以得到领略的,因为它的艺术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可能这也是人们看完了莫高窟不再来到这里导致这里游客不旺的原因吧。榆林窟的险峻也是令人叹服的,想想古人的智慧其实丝毫也不亚于今天的人们,而且还有超过今人智慧的可能,看看这些凿在悬崖峭壁上的艺术,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古代,所要付出的劳动和智慧比起当今应该是呈几何倍数地增加。
榆林窟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壁画洞窟有40余个,彩塑270余个、洞窟整个的壁画画面大概有5600余平方米,尽管没有敦煌石窟的壮观和数量,但是,因为相隔不远,凡是敦煌石窟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里也能看到。笔者还在榆林窟的周边转了转,这里有许多已经是残垣断壁的古城墙,也要打仗发现敌情用来报信修筑的古代烽燧的遗迹,要想当年,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啊。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洞窟内的壁画不能拍照,但笔者觉得很好,来过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是一种修养!(1644字)
文|阿凌(四川成都人,作家、新闻人、策划人,985高校中文系毕业,苏白传媒本部总编辑助理、副编审。)
审读:苏白传媒 总编审 邹剑川
运营:苏白传媒 丹丹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