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室的逆行故事

2020-02-18   阎彤视觉记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般患者只要病情允许,会择期到医院就诊。但对于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到医院来。净化血液的透析治疗,是保命的。”北京同仁医院透析室护士长孙晓媚说,多数患者一周透析三次,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是“一三五”或者“二四六”;对于透析室的医生护士来说,他们的日历上从来没有具体日期,只记得“今天是星期几。”

患者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护士已经为她建好了透析通路:血液从左臂上的动脉瘘出发,顺着长长的管路,以每分钟230毫升的速度流向床旁的透析机。“积攒”在血液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在小小的透析机里“清除”出去,净化后的血液再顺着管路流回到患者左臂的静脉血管中。


一位透析的老先生想把口罩摘下来。护士长孙晓媚走过去,“爷爷,我帮您把口罩戴好啊。”旁边的监护仪上显示,老人的血氧饱和度数值为98%,“其实爷爷不缺氧,更多的是戴口罩感觉不舒服。”孙晓媚说,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也是为了防控疫情,每位患者都需要戴上口罩。多数患者是因为心理作用觉得不舒服,这时候更需要医生护士及时耐心的疏导。

目前同仁医院肾内科西区和南区血液透析中心承担了近130名尿毒症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医疗任务,这些患者必须依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排出体内的水分与毒素来维持生命。“我还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里面空空荡荡,只有透析室始终热火朝天。”过了17年,当春节长假与疫情叠加时,医院里患者明显减少,但透析室依然是天天满床。

“多年透析的患者抵抗力低于常人,而透析室又是一个充分暴露的大空间……”如何保障透析患者的安全,成为肾内科关注的重点。很快,科里制定出血液透析室的传染病防控方案,并完成了所有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筛查,保障了透析室的顺利运转。每天上午的患者完成透析之后,立刻就要进行消毒,开窗通风。医务人员每天报体温,动态监测。让每个患者都能安全放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