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艺术 | 清 禹之鼎 《临天王送子图》

2020-03-22   宗雅印象

【名称】临天王送子图

【年代】清

【作者】禹之鼎

【馆藏】旅顺博物院

【材质】纸本

【尺寸】254cm x 25cm

清初画家禹之鼎的肖像画,既受曾鲸影响,又不为其所囿,显示出多种面貌。他有纯用“墨骨法”的,又有纯用白描法的,但更多运用的是江南画法,以重彩晕染为主,所谓“两颧微用脂赪晕之,娟娟古雅”。今天给您欣赏他的一幅人物作品《临天王送子图》,现收藏在旅顺博物馆。此作品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王按膝端坐,怒视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兽的缰索,另一卫士拔剑相向,共同将其制服。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

作品简介: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所画。此作品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王按膝端坐,怒视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兽的缰索,另一卫士拔剑相向,共同将其制服。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

全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禹之鼎的肖像画,既受曾鲸影响,又不为其所囿,显示出多种面貌。他有纯用“墨骨法”的,又有纯用白描法的,但更多运用的是江南画法,以重彩晕染为主,所谓“两颧微用脂赪晕之,娟娟古雅”

清 禹之鼎 《临天王送子图》

作者简介:

禹之鼎(1647-1716),清初画家。字尚吉,一作上吉或尚基,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年间供奉内廷,任鸿胪寺序班。幼年师蓝瑛,后出入宋、元诸家,临摹旧本,几可乱真。善画人物、仕女,尤工肖像。传世作品有《西斋图》、《放白鹇图》、《牟司马像》、《女乐图》等。

想了解更多中国书画的作品,敬请在VX中搜索公众号:宗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