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冒出嫩芽开始,一根铁皮石斛的茎干需要生长三年才能采收。野生石斛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也生长于石缝中,药用价值高,被称为“仙草”。在绿华镇的上海西沙明珠铁皮石斛有机种植园,90后小伙吴佳希带领5名工人,种植着百亩“仙草”。
有机石斛可以是时鲜货
整个种植园大棚、小棚共计50多个,一年能产出5吨鲜铁皮石斛。偌大的种植园内平时只有5个工人,农忙时才会雇佣周边农民。这要归功于基地的半自动化管理,洒水、光照都是机器控制,吴佳希是主要负责人。
走进大棚内,一株株石斛栽培在松树皮中,使用发酵后的羊粪作为肥料。一个盆子中种一株石斛,乍一看像是盆景。“野生石斛长在峭壁的石缝中,可见其根部的生命力。用盆栽种植的形式是为了防止石斛生病后发生大规模传染。‘仙草’嘛,比较金贵。”吴佳希向记者介绍。为防虫害,大棚表层都配备了防虫网;摆放石斛的支架覆有专门的贴纸,防止蜗牛攀爬上去吃掉嫩芽。
“这里的石斛种植通过有机认证,不用化肥农药,杂草都是人工拔除。”尽管不是生长在野外,种植园设法提供自然的生长方式。铁皮石斛不能在阳光下直晒,光照强度需严格控制。对此,基地内采用了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发的紫外线灯补光。“每组灯的光谱都不一样,我们正在实验中。比较不同光线照射生长的石斛的营养含量和产量,这样就能获得最佳的光照方案。”吴佳希说。
栽培2年后,铁皮石斛药用价值达到最佳,茎干达到20-30厘米,其茎干、叶、花均可采摘。“我们主要针对的是江浙沪一带的买家。”吴佳希介绍,除了传统的干石斛,让顾客吃到最新鲜的石斛是这里的一个特色。通过全程冷链的快递配送,江浙沪的客户可以吃到当天刚刚采摘的鲜石斛。“现代人都喜欢吃原汁原味的时鲜货,我们要迎合市场需求。”
90后小伙的“管理经”
管理百亩种植园不容易,90后吴佳希刚来基地时,工人们有点“不买他的账”。“毕竟人家都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行家里手,我首先要向他们学习沟通。”小吴找到了几人中技术好、威望高的“沈队长”——沈卫生。跟在他身后,吴佳希耐心地向他请教,慢慢从新手蜕变为石斛种植专家。发挥年轻人的优势,涉及高科技的光照设备基本都是吴佳希动手操作。“我感觉自己是‘技术入股’,要发挥年轻人的长处嘛。”吴佳希笑着说。
要说吴佳希仅仅是个管理人员,肯定也不对。到了6月石斛开花的季节,他都会主动和大家一起到棚内采花分拣。“每年这个时候最累,闷热的大棚里干活可不好受。”农忙时节,少不了吴佳希“下地干活”的身影。“天热了,再给工人们买点饮料、冷饮,劳逸结合,大家的干劲也会高一点。”小伙子的努力获得大家的认可。
种出好石斛后,就得想想怎么卖得更好。本科学金融的吴佳希想了条致富妙招,做起“附加产业”。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他把园内的石斛喂给散养鸡,在炖鸡汤时也加入一些石斛。鸡汤带着一点翠绿,这道名为“翡翠鸡汤”的养生菜出现在崇明农家乐的餐桌上。“鸡汤的附加值上去了,价格高。客人觉得好,还可以再来我这儿买点石斛。”吴佳希说,“除了鸡汤,崇明印糕、面点里都可以放一些石斛。最近直播带货很火爆,这也是一个新方向。”
记者:施昊豪
摄影:张悦阳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