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公益诈骗!公益诈骗,是对善良最大的亵渎

2019-12-06     济南市历下区检察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社交网络里,时不时会接收到一些大病求助信息,事主可能是朋友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亲戚的同事……



于是,我们会点开链接,为求助者捐出10块、20块甚至更高的金额,尽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然而,最近互联网筹款平台“扫楼式筹款”事件,却让不少人寒了心,也令人深思:互联网筹款平台究竟是在做公益,还是做生意?



水滴筹这次除了到医院扫楼被曝光外,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




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等问题也相继曝光。


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

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

自称“志愿者”

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众筹的初衷是希望普通大众们能够相互关注,相互关心的,但这种报团取暖的思维意识竟然被水滴筹拿来盈利、变现,打着公益的名号?


但这很难说是人心坏了,也很难说普通人没人情味了,毕竟“免费午餐”、“巨利诱惑”的方式,即便是引导普通人去践踏慈善、公益,普通人也会跟着入场。


水滴筹作为美团旗下10号员工跳槽后创业的公司,是基于在美团创业时所运用的地推模式,只是目标从商户变成了个人。




从现实角度来说,能够让需要被帮助的家庭,得到社会资源性质的帮助,在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时候,有这样的平台在,这并非坏事。


但目前的水滴筹似乎有点跑偏了。


2

众筹从鼓励全民爱心到消费社会爱心


在发起众筹的人员里,连演员、超中产者、拆迁户都能囊括其中,确实容易打击全民对慈善、公益的积极性。


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的家庭,连水滴员工自己都说:“我看了几个家庭,他们筹款都不是很多,这个东西越往后筹得越少,属于消费社会爱心值。”




这也是前两年社会上大家谈起众筹问题时的担忧,但当年承诺整改,甚至社会相关机构也介入,在今年却又一次暴露出了背靠公益,扫楼等一系列问题。


水滴筹方面回应说:组建线下服务团队的起因,是发现存在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




他们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还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水滴筹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错失自救机会。因此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筹款支持服务,比如患者关怀、平台协议讲解、医疗服务支持、与医护核实等。同时,对那些协助发起了不符合筹款条件的项目的线下服务人员,平台有严格的惩戒措施。




3

诈骗方式揭秘


水滴筹、轻松筹之类的APP明明设立了审核部门,对申请项目的把控还是很严格的,那么为什么还有诈捐出现?


代开:知情人士表示,购买了指定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收据,前后一共仅花费340元。



有了这“三件套”,资料证明的审核很轻松就能通过。



轻松筹拥有自己的审核部门,但不法分子利用别人代开的虚假证明,是完全可以通过审核的。轻松筹的同行——水滴筹,也是仅通过三张虚假的申报材料就可申请成功。


审核人员只能表面上辨别申请人提交的资料是否含有医院的各项证明,并不能确认这些资料的真假。


4

诈捐产业链,“千军万马”来相助


为了让申请的筹款项目更具真实性,轻松筹做了一个【实名为Ta证实】的功能。


这一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很多用假资料进行筹款的人为了让自己的项目看起来更加真实,他们会有专门的群帮助其进行证实。




低价邀人发布筹款链接到朋友圈

坐等爱心泛滥人士上钩

链接文案大多是

【拯救一个患者,救助一个家庭】

这样令人感同身受的字句

项目详情的陈述更是感人肺腑

如此一来

会激起绝大部分人的同情去进行捐款



套路教学:还有人专门录制了一个如何利用轻松筹在35小时筹款十万块的视频。



分析了轻松筹产品本身的优缺点

如何传播、如何取吸引人的标题

如何最大限度让那些有爱心的人捐钱

讲得有理有据



据悉,水滴筹也有类似的教学视频。



众筹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确实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利用平台漏洞和广大人群的爱心肆意圈钱。


那些专门搞“轻松骗”的人先准备好虚假资料、虚报筹款金额并进行一系列的证实操作获得平台的推荐后,就可以大肆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诈骗圈钱了。等钱筹到一定时候立马修改金额然后提现走人,平台收千分之六手续费,整个筹款项目就算到此为止。


总体来说,筹款平台确实帮助了很多需要钱来治病的患者,但也确实存在利用规则漏洞从中薅钱的人。


5

互联网众筹诈骗何防治?


由于互联网个人大病救助的相关法律仍处于空白阶段,求助者、筹款平台、捐赠者的权利和责任均无明确规定,因此这一领域尚属于缺乏监管的状态,防治难度较高。



不久前全国首例网络大病求助案的一审宣判结果,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11月6日,北京朝阳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莫先生隐瞒名下财产及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审判令莫先生全额返还15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在这个案件中,水滴筹是原告。



法院向民政部及筹款平台发送司法建议:


建议民政部

1. 推进个人大病求助行为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部门规章;
2. 引导网络平台集体加入自律公约,建立自律组织,完善管理;
3. 推进网络平台自有资金与网络筹集资金分账管理,建立第三方托管机制和筹集资金公示制度。

建议筹款平台

1. 加大资源投入,健全审核机制,配备与求助规模相适应的审核和监管力量;
2. 完善筹款发起人、求助人家庭财产公布标准、后续报销款处理方案及赠与撤回机制;
3. 建立与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实现资金双向流转。


通过网络骗取网友的慈善爱心,获取了并非最为迫切的善款,显然是对公众善心的恶意透支。这也暴露出人性的可怕,只要有那么条裂缝的存在,它就会给你撕道口子出来。


公众善心的透支导致整个社会的冷漠,以致那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却得不到帮助。公益慈善一词徒有虚壳,不能发挥其该有的影响力,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个人求助需确定信息真实,捐款时注意核实信息,做一个理智的捐赠人。网络平台得加强社会责任感,履行信息确认,安全提醒等责任,责任部门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真实温暖的救助平台,救助二字才会变得有意义。


(来源:广东刑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06Z3G4BMH2_cNUgwn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