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翟新建
通讯员丨杨硕
李琼,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有着“90后”的天性率真和东北女孩的直爽,虽然年纪小,却已是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开科元老”了。在同事口中,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常常率性而为,活得很洒脱。然而,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切都在发生着转变。
医院支援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全国。每日新闻里日益严峻的疫情数据,电击着每一个医护人员的神经。出于职业使命感,此时的李琼感觉一股热血在心中沸腾,“去武汉”这个声音一直在心中萦绕。1月28日,再也不能等下去的她向领导提出了请战申请,此时的她全然不复往日的随性样子,认真而果决。
在与同事聊天时,她说:“没有什么伟大高尚的情操,只是觉得,出现这样的事就应该往前冲。家里人支持我,再说我还年轻,又没男朋友,没有那么多牵挂。上武汉,我可以说走就走!”医护人员的天生的使命感,让这个“90后”的孩子悄然长大了。
很快,李琼成功入选医院首批赴武汉支援队,成为医院支援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2月9日,李琼随河北省支援武汉医疗队奔赴武汉。
李琼说:“来到武汉的日日夜夜,切实感受了国家的力量和无数温暖,我们在一线奋战,同时也有无数人在背后为我们默默付出,从酒店的夜餐,到深夜义务接送我们回宾馆的司机,还有那些给予我们感动的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朋友,都让我感到自己心灵每天被在接受着洗礼。”
曾有一次,她带着一个大叔去做CT,做的时候必须断开高流量吸氧几分钟,可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大叔也因为呼吸不畅差点喘不上来气。回到病房,李琼将医院给邮过来的避瘟囊送给了他,听他讲述着这几天的生死经历……说起家人,大叔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跨过千山万水来帮助我们,为了亲人和自己,我一定会积极治疗,努力活下去!” ,那一刻李琼强烈感觉到了一个生命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也发现自己的职业是那么的重要与伟大,她为能参与这场战事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身为中医人我感到自豪!”
2月22日,是李琼进入方舱医院工作的第9天。在克服了入舱初期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紧勒的口罩和时而雾气蒙蒙的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带来的不便后,她渐渐适应了方舱医院的工作。
当天,发完饭和水果,有记者来采访,需要一个护士演示贴敷艾灸贴的操作,她主动请缨进行操作展示,并自信地对记者说:“我就是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的,平时我们就经常给病人做一些中医治疗,艾灸贴是我们经常做的一个非常平常的项目。”摄像镜头紧跟她的演示动作,围观的患者也被她熟练、自信的操作吸引。从那之后,她不失时机地向患者介绍中医抗疫知识,和同事李帅一起带领大家练起了“八段锦”,一时间方舱医院里便有了一批中医的粉丝,患者们一得空便习练起来,她说那一刻,作为中医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乐观、直率的李琼用东北姑娘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患者,有的患者生活物品不足,她主动拿出自己的送给患者;帮助活动不便的阿姨办手续楼上楼下地跑,阿姨出院前写下感谢信并再三表示要等疫情结束请她吃饭;防护服上的“单身狗”是她的标识之一,大家都喜欢这个说话东北味的姑娘,患者常常开玩笑说要给他找个武汉女婿,这也成为了方舱里热闹的话题。因为优秀的工作表现,李琼被评为“江汉方舱医院先进标兵”。
重症病房里的“90后”
3月2日,在方舱医院即将休舱其他300余位队员陆续获得休整时,李琼又一次投入到了武汉第七医院的重症病房去替换之前在此奋战的河北医疗队成员。听到重症要支援,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重症医学科,这个是她熟悉的“战场”。
重症病房患者病情变化快,风险高,医疗仪器设备多,专业操作项目多,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更加高,成熟的重症护理人员往往需要多年学习磨炼才能胜任。而此时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重症病房更是在360度无死角的视频监控下,容不得半点差池。本已繁重的护理工作在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后更难操作。在需要静脉输液或者动脉血气检查而进行穿刺操作时,佩戴的护目镜已满是雾气,多层的手套隔绝摸不到血管的走行,难以触及动脉的搏动点,极大地增加了操作难度。加之重症病人本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搏动比常人偏弱,凭借多年在重症病房打下的坚实基础,她仍能做到“一针见血”。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中心静脉压,这些让很多之前没有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小伙伴犯了难,李琼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小伙伴,遇到难以执行的操作,同事们常找她来帮忙,这个“90后”技术可靠的“老护士”赢得了小伙伴的信任。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河北共产党员
全面 | 深度 | 权威 | 专业
给你新鲜好看的本地党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