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校长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我赞同她的说法

2020-10-27   遇言不止

原标题:张桂梅校长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我赞同她的说法

宁做社畜,别做家畜,家庭主妇真的不是一项职业。

拿命办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在采访中的一段话又上了热搜。

这次,是因为张校长 痛斥自己的学生做全职太太。

张校长的一个学生带着丈夫、孩子,一起回母校捐款。

结果张校长非但不肯接受这笔钱, 还当着学生的丈夫把她大骂一顿,甚至毫不留情的让她“滚出去”。

按说,这名毕业生回母校捐款是知恩图报,带来一大堆钱说明丈夫是慷慨之人,两口子感情不错,经济状况也可以。

那么,张校长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因为这名大学毕业的女生在婚后做起了在家带娃的全职太太。

张校长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你看男的在外面找小三的多少啊?把你甩在那个地方,你原来那么有水准,结果当起了全职太太。

男的回家什么都是现成的,他还会找别人,因为你和他时间长了没有共同语言了,完全没有了,你被社会所淘汰了。

他回家跟你没啥好说的了,他的事业你也没法帮忙,就连出主意的能力你都没有了。

整个把你控制在原来的水准上了,磨来磨去,连原来的水准都没有了。所以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了。”

张校长最后总结——

“女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能依靠男人。”

张校长这一席话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论。

支持的一方认为,相对于尊重个人选择这种政治正确的表态, 张校长戳破了全职太太们岁月静好的真相。

反对的一方认为,金智英们的生活本已不易,还要承受男人骂完女人骂。

还有人觉得,张校长过于偏激了。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去找小三,不是所有的全职太太都是悲剧。

遇言姐说,首先,张校长的喊话对象不是全部女性,而是她那所女子高中毕业的女生。

她对自己的学生选择做主妇所表现出的深恶痛绝,我是可以理解的。

讲真,你爸是何鸿燊,你妈是李富真,你老公是贝佐斯,谁还管你做什么呢。

但是张校长这所女子高中毕业的学生不一样。

都是赤贫家庭出身,学习机会得之不易,很多孩子还是张校长“抢”来的。

在争取生源地过程中, 张校长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当地观念的愚昧,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价值就在于嫁人生子。

张校长讲过一件痛心的往事。

一个女孩子,十几岁上嫁人怀孕,在家里用土法接生,大出血。

临终前她想见丈夫,但婆婆不让,因为会晦气。

这个女孩和没出生的孩子就这样一起死了。

张校长说, 我发誓再不让山里的女孩子过这种悲惨的日子了。

为了说服家长同意让女儿继续读书, 张校长想尽办法,四处奔走,甚至乞讨,这才建成了免费的女子高中。

管理学生, 张校长像是电影中展开炼狱模式逼迫女儿练摔跤的爸爸。

铁腕、强权、专断,务必令学生们使出全部的力气为之一战。

女子高中的校训是——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张校长激励学生的口头骂是——

“不想好好读书,就回家去嫁个男的生娃种地吧!”

在这种环境中,张校长觉得千难万难考出来的学生又回家做起了全职太太,等于是在开倒车,枉费自己的教导,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况,女子高中出来的贫困生,没有可以助力的娘家,没有优厚的经济背景,大概率也不会嫁入世家巨阀。

做全职太太等于把命运全盘交付给配偶,自己的手里一个筹码都没有,这个风险是她们承受不起的。

抛开女子高中的贫困生们不谈,对于普通家庭的女性,遇言姐一样 不建议做全职太太(敲黑板,我说的是不提倡做家庭主妇,而不是不尊重做主妇的女性)。

原因很简单——

全职太太的“职”是无法兑现的。

咱们的法律不认可、不保护全职太太的劳动价值、职业价值。

全职太太有劳动合同吗?

有没有拒绝加班的权利?

有五险一金吗?休法定假日吗?

工资怎么计算?养老金怎么发?

做全职太太是个人选择,但是风险是实实在在的。

社会上尊重全职太太的呼声喊得响,但到了离婚争抚养权时,法庭只看你有没有收入。

事实是女人不赚钱,孩子就不会判给你。

在全职太太这个事上,发达国家做的好一些。

遇言姐认识一些高知女性育儿后做全职太太,也是因为法律上对女性的家庭付出是支持的。

虎妈蔡美儿教出了两个名校女儿。

她之所以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弹琴、学习、运动,是因为生娃后辞掉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做了好几年的主妇。

还有欧盟主席乌尔苏拉,曾经 12年里生了7个娃,也是做了多年的家庭主妇。

蔡美儿后来成了耶鲁法学院教授,乌尔苏拉40岁上谋了个教职,50岁上进入政界升职快车道。

换到咱们这儿, 几年不工作了你还想考公?还想进大学入老师的编制?

门儿也没有。

然而,尽管发达国家女性的选择更为宽阔,全职太太仍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先说说上层阶级的女性。

《我是个妈妈, 我需要铂金包》的作者还写过另外一篇文章—— 《从老公手里领贤妻奖金的曼哈顿小妇人》。

她用调侃的语言记叙了一群生活在曼哈顿的年轻太太,在年底等着丈夫评估自己的工作并发放一笔贤妻奖金。

这些女性毕业于名牌大学,精于保养,常年健身,跟社会也不存在脱节问题。

饶是如此,作者仍然踢爆——

在婚姻中,不带资源回家的人,ta的权力会被削弱,这是现实的生存法则。

对于中产之家。

看看老剧 《绝望的主妇》吧。

虽然讲的是主妇故事,但到了最后,Bree从政、Susan开画展、Lynette经营食品公司,连最好吃懒作的Gaby都成了打工人。

没有一个甘心呆在家里将主妇进行到底的。

这剧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也是不言而喻。

做全职太太是有门槛的。

想做全职太太先摸摸自己娘家的家底儿厚不厚,或者至少,你的被动收入要达到所在地区的中等收入水平。

即便如此,遇言姐还是 不提倡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做全职太太。

尽管男人说那句“我养你”的时候并没有恶意,但你还是最好别把人生的主动权交给别人。

说句内啥点儿话,想要多照顾家庭,你就努把力考公啊。

入编制躺平混吃好了,没必要去做全职太太。

再看看,田朴珺小姐尚在折腾着做自己的一摊事,伊万卡公主也在努力凹职业女性的姿态,女明星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嫁人就息影了。

普通人就更不能当全职太太了。

张桂梅校长反对自己的学生当全职太太。

话说的虽不动听,但是道理没有错。

鸡汤文总是说怎么生活是自己的选择, 但是遇言姐实实在在的告诉你——

宁做社畜,别做家畜,家庭主妇真的不是一项职业。

中信出版社、十点读书、知乎、京东、

快手、今日头条的全力支持下;

点击阅读原文,做会沟通的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