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人守护2.7万人,他们把自己变成“坚强堡垒”!

2020-02-26     淳安发布

水下狮城,风情姜家;半亩方塘,源头活水。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姜家镇多元共治,织密排摸、监管、服务“三张网”,布建三道防线,实施三项工程,推进三大行动,镇村413名“战斗员”为2.7万人民群众构建起坚固的“战疫堡垒”。

期间,涌现出“拐杖书记”“学霸镇长”“老黄牛”“定位器”等一批战“疫”先锋。

在复工复产中,姜家镇超前谋划,挂图作战,成立“智囊团”,建立“二对一”服务企业联系制度,分类指导,精准服务,量身订制“一企一策”复工方案。截至2月19日,镇辖155家企业均已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本期推出第三十篇:

姜家镇专题,分享6名党员干部和他们的事迹。

方靓:本性不移的“学霸镇长”

方靓,女,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姜家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作为镇防控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她始终带着一抹“巾帼红”,着力克服中心镇人员来往较多、情况复杂以及企业、项目众多等带来的巨大管控压力,牢牢坚守在战“疫”最前沿。

清晨6点,她在镇疫情防控服务点上安排各项工作;上午10点,她整理关于全镇防控重点的提醒通知;下午2点,她与镇主要领导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管控情况进行抽查;晚上8点,她和工作人员核对省市大数据和110联动信息;深夜12点,接到各类紧急电话她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凌晨2点,看到同事发来“某某经镇卫生院上门检查,体温正常”的短信,她才安心睡下......

疫情防控I级响应以来,她每日绷紧心弦,不敢有一丝一毫放松。复工复产在即,分管旅游的她第一时间牵头成立“智囊团”,根据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和A级景区的不同特征,帮助企业量身定制复工方案,做到“一企一策”,并建立“智囊团成员+企业主”直联模式,深入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为企业宣传营销出谋划策。一有时间,她便到企业检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强化对复工员工健康码的管理,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浙大研究生毕业的她,在学生时代就是一名“学霸”。在防控复工两手抓这场“大考”中,她“本性不移”,坚持以细致、严谨的态度,努力答好“总体战、阻击战”这两张“答卷”。

王俊杰:深耕工地的“老黄牛”

王俊杰,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姜家镇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

县重点项目——千岛湖山地探险公园位于球山村,返岗复工人员较多。作为球山村联村干部和项目联系人,他勇于担当,直面问题,像“老黄牛”一般深耕施工现场。

防控初战,他是“驻村防疫员”,组织带领球山村党员干部做好村防疫点执勤看守和巡查摸排工作。复工以后,他变身“驻企防疫员”,督促项目复工人员落实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并为他们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在项目完成复工报批后,他及时组织卫生院对返程的88名工人进行上门体检,每天按照防疫要求落实项目监管。

随着辖区内企业陆续复工,防疫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场所的卫生消毒怎么做,员工的健康管理如何规范化,人员出入登记怎么操作......面对这些问题,他带领科室人员主动出击,每天深入复工企业合理选择消毒方法、科学配比消毒浓度、严格落实健康码查验和员工晨检制度、规范产品质控流程,探索建立镇干部“二对一”服务企业联系制度,切实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把管理秩序抓在手上、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截至2月19日,他带领科室人员巡查并服务各类企业157次,镇域工业企业已有序复工。

汪林崇:疫情不退,我不退

汪林崇,男,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姜家镇民生事务办公室主任、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

疫情防控战役中,汪林崇肩负数据收集员、报送员、传达员、参谋员“四大员”的职责与使命。“现在是23点整,这个文件要求23点20分所有人都上报。”已经深夜了,他还在电脑前汇总数据。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又看到他整理材料忙碌的身影。

他还负责《防疫工作简报》《疫情防控情况每日通报》等重要信息的编报工作,这些也是镇领导防疫布控的参谋依据。为保证所有数据精准无差错,他对反馈的数据要反复多次校对,每天要打几十个、上百个电话。为保证各类信息数据反馈的及时性,他天天守在电脑前,连去食堂打饭的时间都节省下来。他说,“吃饭事小,我怕把信息漏看了,对着才能放心。”

回岗加班第二天,他就接到母亲因干农活脚骨意外碎裂的消息。但是疫情防控正处于紧要关头,他只能对母亲说:“我现在回不去,您好好养伤,过几天再回来看您。”可这一过,却过了20多天……

刘理森:跑出来的“定位器”

刘理森,男,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姜家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办副主任。

1月28日清晨6点接到通知,刘理森第一时间赶回单位,全身心扑在疫情防控一线。

作为一名到姜家上班不足两月的“新人”,他对全镇318名重点区域返乡人员的情况却了如指掌,在平时的巡查中,他能在脑海中精准定位到他们的住址。20多天来,镇域内28个行政村他跑了四五遍。

2月1日,刘理森在巡查时得知上玉泉村一留观户家里小孩有发烧、咳嗽症状,当即联系卫生院上门做检测,最终诊断为甲流后,他才松了一口气。忙完已是下午1点,刘理森简单吃了几口面包,又匆匆赶往下一个村。

在做好督查工作的同时,他还负责自己联系的银峰村防疫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复工返岗人员增多,他深入银峰村各个服务点,手把手教村民申领使用“杭州健康码”。

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每当同事问他:“你这么久没休假,不累吗?”他总是一脸严肃地回答:“非常时期必须一战到底,现在还不是休假的时候。”

程东红:桥头堡的“参谋长”

程东红,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姜家镇黄村桥村党支部书记。

“坚持奋战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二十多天来,程东红身体力行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交警”“宣传员”“保洁员”“医务人员”……疫情严控期间,他身兼数职,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一边安排村里的防疫宣传、卡点执勤、人员排查,一边在执勤点劝返外地车辆,为来往人员测量体温,指导来往人员使用健康码。如果把黄村桥防疫称之为“桥头堡之战”,无疑,他就是这场战役中的“参谋长”。

春耕备耕的关键期,他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相关防疫知识,提醒村民注意自身防护,做到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劳作;同时,带领村两委对连片地块做好早规划、早落实、早协调,邀请镇农经站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大喇叭、微信群开展农业技术“云指导”,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解答种植难题。

庙岭桥头造田复垦工程全面启动,枇杷树全部补种到位,精品村现场勘查设计正式开始,泰邦花卉有限公司安全复工……短短几天,走出疫情笼罩的冬日,终于看到春天忙碌耕耘的景象。

方海峰:温度+速度,非凡风度!

方海峰,男,198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姜家商会副会长,浙江沪马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感谢你们,这批口罩来的太及时了!”接过口罩,姜家镇中心卫生院连声感谢。作为姜家商会副会长,疫情发生以来,方海峰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先后几次采购物资送给姜家镇及所在村的执勤人员,并积极组织商会成员为卫生院、派出所等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送去水果、饮料、木炭等慰问品和防疫物资。

方海峰负责的球山高空探险项目,是姜家镇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眼下正在有序复工,大量外地员工返岗,让球山村两委和村民非常担忧。作为执行董事的他,第一时间当起了临时“大队长”,召集员工成立“服务队”,备足口罩、手套、消毒品等防疫用品,并安排专人对宿舍、餐厅灯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建立“排查队”,对照镇党委下发的复工标准,实行员工健康码管理,落实“一人一档”。此外,他还成立了一支“突击队”,通过分组包干、优化流程推动项目进程,争取以最快速度达到最好效果,以最短时间弥补落下的进度。截至目前,球山玻璃栈道项目已经有113人返岗开工。

“疫情中求职很难,为了能让更多人留在家乡就业,我们准备将3月底的招聘提前到2月份来进行。”他富有爱心、充满温度,他雷厉风行、充满速度,而这两者,也体现着他非凡的风度。

来源:县委组织部

编辑:章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uXigHAB3uTiws8KHO3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