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爱马情怀和关于马文化的精彩论述

2019-11-28     新世纪体育报

内蒙古坝上草原,蒙古马驰骋。

11月29日,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将在“蒙古马精神”的涵养之地——水草丰美、骏马奔腾的内蒙古璀璨登场,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马业菁英、文化大家,胸怀深化马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欢聚一堂,共襄盛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马文化作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发展土壤和民族禀赋不同,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马文化,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回首历史,审视当下,眺望未来,我们更为自信,当下是中华马文化发展的最好时代,我们豪情满怀,一个更光明的马文化发展新时代正阔步走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植根于5000多年厚重的文化底色和“蒙古马精神”的诞生之地,自筹备伊始就备受广泛关注,各国马业代表和专家学者智慧碰撞,交流互鉴,中华马业人倍感荣焉。

蒙古族是名闻世界的马背民族。

初心催生使命,使命引领未来。中国马业协会自诞生伊始,就将“弘扬马文化,发展马产业”这一初心嵌入自己的精神命脉,“讲好马故事,做好马文章”是中国马业协会的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文化的精彩论述和对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中华马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持续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蓬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作为中华厚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马文化源远流长,从田忌赛马、伯乐相马的历史典故,到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的吉语风行,从昭陵六骏、汗血宝马的传奇故事,到马踏飞燕、秦陵兵马俑的出土佐证,中华马文化无不彰显出厚重的历史。

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国宝“鎏金铜马”。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非常关心。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了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开幕式。习近平指出,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建设国家需要万马奔腾的气势,推动发展需要快马加鞭的劲头,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象征,马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代表。

骏马外交是世界马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法国、土库曼斯坦、蒙古等国,均向习近平赠送过骏马。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积极向海外推广中国的马文化,例如在阿根廷,习近平向马克里总统赠送中国刺绣作品《唐女马球图》。

习近平总书记爱马情深,对中华马文化如数家珍。他熟悉汗血宝马文化,称“中国人民喜爱汗血马,将之誉为‘天马’”。他关注马场发展,曾到甘肃山丹马场视察,实地察看马场经营发展情况。他观看过赛马,在锡林郭勒冬季那达慕,他听长调,赏歌舞,祝大家马年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他在马年念两副骏马主题春联送福的声音言犹在耳:“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

10月26日,世界最大的马场——甘肃张掖山丹马场。

内蒙古是中华马文化沉淀最为丰厚的大区,蒙古马名闻天下。习近平多次到内蒙古考察,曾用形象比喻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之前提出的“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是基于马文化的一种改革精神的凝炼表达,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蒙古马精神”,则是中华马文化在新时代的高度升华。在实物载体上,两者均是由马衍生,一脉相承,在精神实质上,两者所含民族特质高度相似,均是中华马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无往不胜的基因密码。

“弘扬马文化,发展马产业”是中国马业协会领衔主办世界马文化论坛的初心。中国马业协会会长、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主席贾幼陵认为,“弘扬马文化,发展马产业”是初心,亦是战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他进一步指出,弘扬中华马文化,需要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与各国马文化交流、互鉴,为海外马文化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同时,中华马文化也要在交流、互鉴中汲取精华,取长补短,加快促进中华马文化与创意、艺术、体育、旅游、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日臻完善的“马文化+”产业链,进而推动整个马产业的快速发展。

甘肃武威市擂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及铜马仪仗队。

中华马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甘肃武威出土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代表了汉代青铜铸造工艺之巅,以致“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新疆伊犁是天马的故乡,素有“腾昆仑,历西极”之美誉,“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广为流传;内蒙古是蒙古马的故乡,蒙古族马头琴、那达慕、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见,在促进马产业发展上,中华马文化发展空间很大,但也要看到,由于缺乏顶层设计,马文化资源缺乏统筹整合,在绝大多数地方,马产业被当作了副业,马文化与赛事、旅游、休闲骑乘、马产品开发等尚未实现深度融合,在土地利用、项目审批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与马文化相关的创意、会展、文学、词曲、美术、实景剧等展示的平台亟待拓展,等等。

中华马文化如何得到更好地弘扬,更好地促进马产业的复兴?在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上,我们不仅需要涉及马文化产业体系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缜密布局“马文化+”的战略思维,也需要以马文化为引领,以“小切口”实现“深打井”,率先在与马文化相关的诸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实现突破的真知灼见。

马文化与休闲旅游有待深度融合。

处一域而思全局,立当下而谋长远。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秘书长岳高峰表示,“马文化+”是一个宏大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马业协会将在立足于马文化醇厚沉淀的基础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蒙古马精神”的指引下,在“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的鼓舞下,不忘初心与使命,讲好马故事,做好马文章,协助国家和各级党政部门做好“马文化+”的顶层设计,引领和助推各地打造一批马文化区域性和国际性品牌,促进马文化作为一个产业,与健康、体育、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百花齐放、特色明显的“马文化+”产业链格局。

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指出,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以中国马文化与世界马文明为主题,并以尊重马文化多样性、蒙古马精神的世界意义、马文旅之融合发展和科学技术与现代马产业为分议题,进行交流、互鉴。2019年的世界马文化论坛是首届论坛,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论坛成立主席团和秘书处,在北京常设办事机构秘书处。

“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用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首届世界马文化论坛为何选择在内蒙古这片马业厚土召开?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表示,内蒙古是“蒙古马”精神的发祥地,蒙古族是世界闻名的马背民族,蒙古族马文化是中华马文化的杰出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内蒙古马产业的发展和规划,在马文化产业领域正着手进行顶层设计,与中国马业协会致力于“弘扬马文化,发展马产业”的初心不谋而合。

钩沉历史的吉光片羽,我们会发现,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举办地呼和浩特市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此交汇、碰撞,产生了深邃悠远的马文化魅力。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指出,呼和浩特市具有首府文化、政治、区位、科技、旅游等优势,是内蒙古未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现代马文化产业中心。12月1日,世界马文化论坛将发布《呼和浩特宣言》,总结和归纳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的目标和成果,亦将是对呼和浩特马文化高地的赞誉和推崇。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具有深刻的历史承载和深远的时代意义,必将催生一个马文化新时代的开启。时间会证明一切。

呼和浩特,一场关于马文化的盛宴即将开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ig9vm4BMH2_cNUgIg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