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在星光下,在晨风中,在事故现场,在抢险救灾一线……他们穿行在生命的绿色通道,是百姓心中的“医道先锋”。
有这样一群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急救中心、车站、定点救治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他们逆风而行、迎难而上,接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是特殊时期的“救火队”。这支队伍,就是石家庄市第二医院120急救站的医护人员。
疫情就是命令,转运就是责任
随着疫情爆发,石家庄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火车站、客运站等地出现发热人员,由120急救人员转运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隔离观察。1月22日起,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共派出9名急救人员、两辆救护车常驻市急救中心听候调度,包括一辆负压救护车,主要负责转送确诊和疑似感染病人。
“平时我们一直对这辆车做定期维护保养,车况还不错。我们的急救人员也经常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急救技能、防护意识都过关。”谈话间,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院前科主任黄杰华十分自信,“刚开始我也有点担心大家,毕竟他们第一次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与确诊或疑似病人在负压空间里接触。不过,我们的急救先锋们克服了内心的犹豫与惶恐,顺利完成了转运任务。”
“转运派我,我有经验!”
转运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与一般院前急救不同,需要实施三级防护,司机、医生、护士每个人都要穿戴好特定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和鞋套,做好全身防护。出车前,大家都会相互检查,以防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救护车负压舱空间封闭狭小,空气无法对外流通,加上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大家一活动就出汗,贴身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几乎喘不过气来。
“好几次,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那种感觉真是终生难忘”。深夜里,完成任务的医生宁胜涛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和护目镜,完成终末消毒处理后,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但是一转头,他就对负责调度的同事说:“如果还有转运任务,派我去,我有经验,而且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医生张跃辉和爱人都是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夫妻二人都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家中还在上五年级的孩子无人照看,只得送回老家托爷爷奶奶照顾。
“托举哥”垫着尿不湿转运确诊病人
曾因爬到煤气官道上,在空中托举坠楼女孩半小时而成为“网红”的“托举哥”刘晓明,在连续工作多日后,终于收到了来自身体的“警告”——他的痔疮犯了,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秋裤都湿透了,但他完全顾不上处理自己的“伤情”,垫上尿不湿继续干,还总说自己趴一趴、歇一下就好了。
2月4日,刘晓明终于腾出时间来去医院做了手术,但他只给自己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我的病痛我能扛得住,但抗击疫情耽误不得。一个星期足够了,我真希望自己能快点好起来,赶紧回到抗疫前线跟同志们并肩战斗!”朴实的语言,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这是刘晓明趴在病床上吐露的肺腑之言。
毅然走上前线,身后是家人的思念
石家庄市120急救中心人手不足时,医院院前科护士刘永权主动提出上前线增援。刘永权的爱人和孩子都在老家,家里还有老人身患癌症需要人照顾,春节原本是他们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光,但面对疫情,他毅然踏上征途。
同样在转运确诊病人最前线的护士姚晓粉,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保护家人安全,她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两个小姑娘只能通过视频对妈妈表达思念之情。
他们在转运一线提交入党申请书
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党旗的引领下,党员冲锋在前,让其他队员深受感召。
疫情发生后,院前科救护车司机范佳和护士刘永权在前线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问到范佳火线申请入党的理由,他说,“入党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在前线转运病人的这些天,我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也要申请加入这个先进组织,今后哪有困难我就去哪!”
和范佳同组的护士刘永权在入党申请书上写到,他要向身边的党员同事们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冲锋在前、听党指挥,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是彼此的后盾!”
“大家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总能在最困难的关头彼此鼓励、彼此温暖。”每次接到任务,主任黄杰华都忍不住要担心队员们:“出诊前,我会反复叮嘱他们做好防护,不要大意,他们也不嫌弃我啰嗦。在这个团队里,我们就是彼此的后盾!”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急救人员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毅然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线,第一时间“站出来、冲上去”。
面对未知的风险,他们不畏艰险、勇敢向前,在风口浪尖上勇担重任。每一个扛起责任、主动作战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每一个彼此温暖、彼此鼓励的团队都值得我们敬仰。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李瑶
编辑/蒋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