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庆长假仅剩下的交易时间越来越少了,作为一年之中最具影响力,且休息时间较长的公众假期,国庆前后的市场表现,更容易引起市场的关注。国庆临近到底该怎么交易,由那些规律可循,今天看看机构的研究数据。
华泰通过统计沪深两市中8个影响力较大的指数—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万得全A、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的日均收益率来分析A股的月份效性。本文将统计上述8个指数近十年的日均收益率累加曲线,进一步分析市场在国庆前后的表现是否存在稳定规律:
统计结果显示,年初股票市场较为低迷,在2、3月份迎来“春节效应”行情,4-9月份市场总体呈震荡格局,10月份之后开启一波上涨,到年底呈大市值股票拉升的行情。
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国庆效应”:在过去十年中,国庆节前股市表现平淡,下跌概率较大,但节后走势相对亮眼,多数指数上涨。
举例来说,过去十年国庆节前两周上证综指平均收益-0.64%(四次涨、六次跌),国庆节后两周平均收益2.44%(七次涨、三次跌),节后表现占优。
华泰证券主要对2009年后每年度的“国庆效应”市场特征进行分析,从各指数表现来看,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节后收益率反弹幅度较大,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节后反弹幅度较小。国庆节后市场风格更偏向于大盘股。
从国庆期间各行业节前节后平均涨跌幅来看,交通运输、非银行金融、钢铁、建筑、电力及公共事业等行业在国庆节后上涨幅度更高,食品饮料、通信和医药行业在国庆期间表现相对较差。将一级行业聚类成周期上、中、下游,大金融,消费与成长六大板块,结果表明在国庆节后大金融和周期板块收益率上涨幅度更高。
另外,广发认为目前情况不能激进,多数利好已反应,海通、国盛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中信证券相对乐观,认为A股依然处于第二轮上涨前期,流动性利好的预期尚未充分体现。
微信公众号:ybs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