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盲拍估焦摄影?
手动对焦、相机放在腰部、不看取景器进行拍摄。
我很早就入手了徕卡M240,但一直不知道如何拍照,熟悉徕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类旁轴相机拿来扫街是非常棒的,但黄斑对焦没那么快、拿着相机拍别人我又不敢。
后来我知道有种玩法叫做估焦盲拍,但这种拍摄不看取景器,手动对焦,我觉得实在是太难了,我的M240也一直没怎么用过。
最近我在上海,好友朱指导教了我一些估焦拍摄的玩法,我开始尝试旁轴盲派估焦摄影,
我现在使用的是徕卡M240+NIKKOR-H·C 5cm f2镜头,这是一款设计于解放战争时期,生产于抗美援朝时期的镜头,L39卡口改M口,标准的sonnar结构,反差低,光圈全开自带柔光效果,收一档到2.8锐度就很不错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大概都会用这个镜头拍摄。玩估焦不要用太多镜头,要足够熟悉自己手头的这枚镜头,做到“人镜合一”。
这是我按下快门时候的样子,入门的时期我会低头看一下镜头的对焦环,确认一下对焦环转动的位置,技术娴熟后甚至不需要看对焦环就按下快门。
这种拍摄的优点在于不会引起被摄者的注意。
这几张是在上海泗泾地铁站旁边的小吃街拍摄,这枚镜头全开画质稍微差一些,50mm f2对初学估焦的我来说可能也有一些难度,做不到足够的精确对准,所以我使用f2.8和f4的光圈进行拍摄。一开始我用的是自动ISO和A档,但朱指导和我说最好还是使用M档,要对环境的亮度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第二次学习估焦盲拍,摄于上海九号线地铁。
使用M档拍摄 1/125s ISO800 50mm f2.8
这次拍摄就开始有意识的观察环境光线,1/125s的快门速度可以保证在有些晃动的地铁里不糊片(其实1/90s也可以但我还是有些怂),ISO800保证照片的亮度可以在地铁里拍出不会欠曝的照片,f2.8是为了同时保证画质和合焦精度。
昨天去杭州找朋友玩,我已经属于对估焦着魔的一个状态了,不管是在他家聊天的时候还是晚上吃饭的时候,一直在练习盲拍估焦,这个时候已经能保证很高的准确度了。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这种不看取景器的手动对焦如何做到精确对准?可以看看下面这些图
如果大家不嫌弃,我未来会写一些关于估焦的心得,这次就分享几个小tips吧!
1、估焦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只需要对空间和距离有个概念就可以了,你只要记住0.7米、1米、2米、3米的对焦环位置就足够,只用这四个距离进行拍摄(假如你想拍的那个人离你大约5米,你就走到离他2米或者3米的位置去拍他,而不是去找对焦环上5米对应的转动幅度);
2、你可以连续拍摄三张,每拍一次转动一次对焦环,三张的成功率绝对比一张的高;
3、初学的时候可以尝试f2.8甚至f4的光圈,这种小光圈对焦的成功率更高,等到熟练后再去尝试更大光圈。
我一直想讲一些比较小众的知识,譬如这个估焦拍摄。我发现很多玩摄影的朋友都在追求所谓的好照片,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一些摄影的技术,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人都是爱好者,那么“玩”才是最重要的,我是一个已经玩了很多年相机的人,对拍照的热情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高了,但这几天我接触估焦后,我发现我像着了魔一般一直在练习,这种新的技术真的很诱人。
当然,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男人的机械情怀,喜欢掌控一切的感觉,电子化的东西很方便很智能,但我还是喜欢自己来。
估焦拍摄是我近期的一个重点内容,会写若干篇文章并制作视频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