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理想伴侣,你要学会:写感觉、明确需求、细化行动

2020-04-01   杨小米的情感专栏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孙小迪 编辑|欣欣

2019年4月,我告别求学工作了8年的日本回国

2019年6月,在某婚恋网遇见陈先生,互换微信

2020年1月,正逢鼠年春节,见过双方父母

作为女人,我感情开窍的挺晚的,初中到大学都在女生扎堆男生少的学校;感情经历单一,一段感情近8年;家庭教育保守,像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我的父母也性格内敛,羞于谈论男女话题,就连在电视上不小心瞟到亲密镜头,都要被遮住眼睛… …

可想而知,开窍晚的我在感情路上跌跌撞撞,好在我一直特别乐观积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并遇到对的人。

这篇关于脱单的文章,我认为更适合像我这样感情经历少的大龄女青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01

闺蜜小A刚出校门,选择的恋爱对象是曾暗恋过的大学校草,高大帅气,很招女生喜欢。

进入社会,随着两人相处时间渐长,小A发现男友眼高手低,不但每个工作都做不长,还看不起小A的工作,信誓旦旦的立下远大目标,要先赚一个亿。

又过几年,转眼间到了婚嫁年龄,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小A找个有房有车的;朋友又劝她早点分手,另觅良人。

小A迷茫了,到底该怎么选?

02

其实每个男女,在寻找另一半的婚恋市场上,提供价值的同时,也有自己的需求。就像求职是应聘者的技能价值与岗位需求的匹配。

所以,小A首先是明确自己的需求。我就以自己为例,讲述如何明确自己的需求。

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写感觉-明确需求-细化行动。是一个从头脑中的思考转化成行动,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第一步,写感觉。

通过写作,画画将模糊的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面是心理学里的常用的方法。

无论现在,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都可以尝试着想象5年后你的生活,并尽可能详细的把伴侣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以我为例,我写的是“我遇见了一个人,他善良顾家,有智慧,专一也很爱我。和他在一起我有满满的安全感,随时随地,可以撒娇耍赖求抱抱。

彼此间非常信任,尊重空间,相互支持。对人生,对工作有好多话题可以彻夜畅谈。我们是最好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谁的爸爸和妈妈;我们是最紧密的战友,绝不会在困难时放弃彼此;最重要的是,我们懂彼此,成为生命中的唯一。”

第二步:明确需求

通过这段文字和思考,我明确了五项原则性需求:

1. 人品好,顾家:坦诚主动的介绍自己,不卑不亢不粉饰;不大男子主义,不抵触做家务;

2. 有智慧,聊得来:学历,名校研究生毕业;工作稳定,职业路线清晰;爱读书,文理

都有涉猎;

3. 专一,爱我:积极推进关系;

4. 外表:身高长相,中等偏上;

健康:身体健康,无家族病史,无不良嗜好;

第三步:细化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

1.认识的途径非常重要。

因为在潜意识里,会自动给对方贴上“标签”,而摘掉这个标签需要花上好几倍的精力。

为什么亲戚朋友的介绍会被认为更靠谱?因为有亲戚朋友这个标签在做信用担保。现在,通过社交APP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已经越来越普遍,但选择什么标签的社交APP去认识另一半,需要认真甄别。

2.根据反馈,灵活调整非原则性需求。

在需求方面,一定是有舍才有得,全部都想要,不客观。贪心只会得到一颗外表亮丽的烂心大苹果

闺蜜小B,在社交APP上认识了一个男生,不同于前任,这个男生在她心中几乎完美,身高学历,情商智商,感情还非常融洽。

但在交往后不久,小B发现这个男生刻意隐瞒了家族病史,不但如此还要求她必须整容,才能进入一对一的正式恋爱关系。

我放弃的是家庭条件,陈先生家云南县城长大,姐弟二人,得益于父母的教育,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难得的是,他总自嘲自己是乡下人,并没有自卑感,我们的相处也十分融洽。

03

当明确了我的需求,下一步就是我需要提供什么价值?我心目中的“他”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

认识到这点,对很多人来说很难。

在心理学里,把人的思维分为一元模式,二元模式和多元模式。

在一元世界里,人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别人只是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在满足的那一刻被认为是好人,不满足的那一刻被认为是坏人。

而生活中情商低,婚姻里处理不好与伴侣关系的人,大部分是困在一元模式里。

例如,曾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不上学,不工作,也没有朋友,在求爱刘德华失败后,痛哭失声,大骂刘德华,连呼后悔。

而二元世界,是处理一对一关系最有效的思维方式,本质是认识到对方和我一样是有需求的人。

可以通过和身边男性聊天,看两性方面的书籍,有基本的认识。

其实,在漫长的人生中,最快乐的并不是脱单,而是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找到并成就更好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