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云:真正优秀的人都有野蛮生长的力量

2020-04-02   婷心以记

看过好几季奇葩说,唯独被詹青云深深的圈了粉。

她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还有强大的逻辑和思辨能力,她如同百宝箱般的宝藏女孩,闪闪发光。

“说话慢条斯理、掷地有声,具备超强心理素质,是一位温柔的辩者。”

这是央视网对詹青云的评价。

她总让人觉得身上有种野蛮生长的力量,就像一粒种子,自带土壤,肆意生长,那是一种从心底由内向外爆发的力量,大气磅礴,势不可挡。

1

很多人都是从奇葩说的舞台上认识詹青云,知道她是哈佛博士,是学霸型辩手,贷款100多万留学,成为了很多人心中高级感的女神。

特别是上一季《奇葩说》詹青云还是新人的时候,她和陈铭展开巅峰对决。

那场辩论堪称《奇葩说》史上的经典场景之一,特别是开杠环节,两人势均力敌,“神仙打架”一词由此而来。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光鲜亮丽的头衔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詹青云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很普通的家庭,求学路也一直辗转不停。

她从小学到高中六次转学,从乡村到小县城,从县城到省重点学校,从上一个班里的好学生,变成新班里最跟不上的新学生。

她说“六所新学校就像六个台阶,逼迫着不得不去提高自己。”

在她自己看来,之所以会从贵州走到哈佛,是因为她这中间在不断地转学,不断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不断地放下过去拥有的一切,去适应新环境。

在新的挑战中不断的重塑自己,持续突破过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迭代。

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她面对拥有超高人气,又实力强劲的老奇葩陈铭毫不怯弱,在陈铭票数遥遥领先的情况下依然镇定自若,步步为营解析自己的观点。

心中有力量,才能不畏惧强大的对手,在稳固自己的实力同时还能让对手遇强则强。

2

她曾经说过:“跟别人介绍说我是哈佛博士,头衔很光鲜,但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你为这个东西付出了多少代价,我真的是为这个东西付出了我的全部啊。”

刚到哈佛时,一个同学告诉她:上届学长姐们都说,一整年几乎没有跨过查尔斯河(波士顿市中心和剑桥中间的那条河)。

她最初不以为意,她觉得自己跟他们不一样,毕竟自己是篮球队和辩论队的,生活里不会只有学习的。

结果,接下来的那个学期,她真的没有跨过查尔斯河。

她说:每一天都在学习,那种苦并不是哈佛凌晨五点图书馆的辛苦,而是生活彷佛只剩下了学习这一件事。

那种绝望也不是比你聪明、有背景、家底好的人还比你勤奋的绝望,是不管怎样,也不过是这样活着的绝望。

法学院第一年,学习压力巨大,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多花,每天商量去哪里打包,真的只考虑快,就近,附近有空桌子,可以尽快学习最好。

每天回家的路上,听见教堂的钟响,都恨自己不能走快一点。

课上新认识同学后,觉得聊得来,下一步不是约吃饭,而是拿出日历本,看哪天能在图书馆一起学习。

一个好朋友,经常发信息问她在不在学校,不是约喝咖啡,而是直接说:“我在图书馆帮你占好了位置。”


詹青云:真正优秀的人都有野蛮生长的力量

她读本科时去美国交换过一年,当时觉得美国人不太学习,读书没那么难。真的去到哈佛之后,就傻掉了……

那些同学上课发言,就跟美国总统演讲一样,特别起范儿,又有逻辑,文辞也很优美。

所有人读那么多书,还能那么清楚地讲出来,她真的是被吓到了,整个人很受打击。

有朋友去看她,她也开心,但是她希望朋友明白:我是真的很着急学习,因为我现在陪你的一分一秒,都要用我本来就不足的睡眠来补。

她说,她们在别人看来都是无趣冷漠自我的一群人,但其实她们只是被学习(暂时)磨平了棱角。


她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是没有不可能的,你曾经以为自己做不到的,生活会教会你,逼你去做到的。”

法学院的第一年,她和同学们经常周五晚上,在学校的小组学习室里喝酒,为了喝酒而喝酒,很没品质的酒。

二三年级时,她们不再为了喝酒而喝酒,杯子碰到一起,大家会忍不住为当年说一句:不容易啊!

熬过去之后,她写“哈佛二三事”说:哈佛其实没有二三事,总结起来也就一个字,累。

“但我还是怀念它的,最终是在这里,人生有了盔甲,很俗的,很抽象的,和很美好的。”

正如她所言:

“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

让詹青云成为如今律师青云的,不是让人羡慕的哈佛学位,而是去向哈佛的修炼之路。

她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让自己变得更好,获得了最好的回报!

3

曾看过《熬至滴水成珠》这本书,其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熬至滴水成珠,本身对人生来说,就是一个美妙的景象,是一个美好的修炼过程。”

这种修炼过程就是一种“熬过去”的心态,熬的过程很辛苦。

但这个过程可以增强我们的心志,磨练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的性子练就的更加的沉稳和坚韧。

“熬下去”很难,但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坚持到最后,才能感受到“熬过去”是蕴藏着多大的能量,一旦爆发,必定会一鸣惊人。

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不管多难多苦都要熬过去,人生熬得住苦,才能成就强大的内心,才能无所畏惧。

这也正是詹青云教会我们的事,人生的意义是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不断拓宽自己的人生边界。

就像她在水立方做演讲时说得那样,“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她所想表达的勉强,不是叛逆,不是这个世界往东,我一定要往西,不是跟这个世界对抗。而是不被它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愿你野蛮生长,期你所向披靡,最终闪闪发光。


作者:婷心以记,喜欢读书,爱写文字,想用文字给你带来温馨而治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