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新高考政策,高一选科决定大学专业,家长真的读懂了?

2019-07-18   深圳优学1对3

最近,大家查询了2019年中考录取结果,

恭喜考上高校的同学们,

即将迎来新的开始。

同时,有很多家长在新高一的交流群中,

对新高考政策中“3+1+2”模式提出疑问,

接下来小优一一为大家讲解!

看看高考改革过后,到底有啥区别!

“3+1+2”是什么?

“3”是语文、数学、外语,由全国统考;“1+2”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其中“1”为物理、历史科目2选1,“2”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科。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



录取模式有什么变化?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考生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构成,满分750分。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高考成绩评定有重大变化!

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试卷,各科满分150分,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满分均为100分,考生须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考1科,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在其他4个科目中,选考2科,以转换成绩计入总分。

影响等级赋分原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




高一选科决定大学所选专业

选科对高中生而言,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选对选考科目至关重要。

考生在进行选科时除了要看自己的优势学科,最为重要的参考信息就是高校出具的选科要求,示例如下:




如图所示:如果想要报考复旦大学法学专业。那么高一选科必选物理、政治、历史。同理,想要报考同济大学软件工程,那么高一必选物理,另一门化学优先。;

经总体分析,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其它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

教育部在2018年年初制定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在《指引》的93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个专业类提及(不含允许无要求的专业类),占专业类总数的64.5%;其次是化学,被58个专业类提及,占62.4%;再次是生物,被29个专业类提及,占31.2%。

至于政史地三科,只被3-5个专业类提及,仅占3.2%-5.4%。



各科在《指引》的93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中的占比

一般来说,《教育部指引》的选考要求中提及物理的专业类,高校在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时,也会允许选考物理的学生报考此专业类。

所以,对于选考了物理的同学来说,可以报考“要求选考物理”的这60个专业类,另外,允许“不设选考要求”的29个专业类也可以报考,所以一共可以报考89个专业类,即占专业类总数的95.7%。



六门科目对93个专业类的覆盖率

如上图所示,物理和化学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0%,生物覆盖了58个专业类(62.4%),政史地三科分别覆盖了32-34个专业类(34.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