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D狙击步枪称为CBД狙击步枪,英文为SVD(Snayperskaya Vinyovka Dragunov)。前苏联军队在1963年选中了由德拉贡诺夫设计的狙击步枪代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后,在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除前苏/俄外,埃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军队也采用和生产SVD。中国仿制的SVD为1979年定型的79式狙击步枪改进型85式。 SVD一种新的改进型,采用新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枪托和护木,以及新弹匣,在弹匣入口前方有安装两脚架的螺纹孔。
结构特点:
SVD的基本构造为短行程导气式活塞运作半自动步枪。枪管的末端为左旋滚转枪机给弹,枪机上只用三个锁耳进行闭锁,定位于药室后方。SVD的制式弹匣为双排10发装容量,外加棋盘式肋条增加强度;一如所有的半自动枪支一样,在最后一发子弹完成击发与抛壳之后,SVD弹匣内的托弹板会将枪机与枪机拉柄固定在拉柄导槽后方。
SVD的撞针击槌为传统扭力簧击槌,击槌待命之后两段式保险即可启动。SVD的机匣(receiver)已经进行过特别加工以提高精准度并且加强抗粗暴环境下的使用。从外观上来看SVD常常引起误会,甚至被认为是AK-47突击步枪的“狙击版”。因为SVD与AK系列一样有着巨大的防尘盖板、相似高耸的准星与滑轨式照门,甚至连保险钮都几乎如出一辙。
研制历程:
20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军队高层注意到PU M1891/30步枪对于班排级精确狙击与支援的需要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从1958年起,举办了一场武器设计的竞赛。我们可以说SVD狙击步枪是亚历山大·康士坦禔诺夫与艾伏坚尼伊·德拉格诺夫竞争之后的结果。 1963年结果定案之后,第一批预产的200枝SVD步枪先行分发,1964年开始在伊热夫斯克的伊茨玛希机械场(Izhmash;专门生产AK-47、中型火炮、导弹、导引炮弹以及汽机车)开始量产。
我国使用情况:
SVD狙击步枪在1000米以上的距离也足以致命,但此枪并不是出于对超高精度的要求而制造的。使用标准弹药时,此枪的有效射程约为600米,在此距离上精度为2角分。射程和准确度可通过使用特殊弹药而得到改善。此枪的精确度问题主要是由半自动动作导致的枪管震动造成的,使其远距离的精度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相对此枪的体积来说此枪的操控性良好,而且非常耐用。导气装置和枪膛均镀铬,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且易于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