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以打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基层实践的泰州样板”为总体目标,持续擦亮“康泰之州、运动之城”城市名片。
2018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体育惠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改造升级居民健身场所50个,完成10000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截止目前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先后承办柔力球、健身瑜伽项目等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480人,组织参加省各级社会指导员培训756人。
先后举办2018年元旦“骑跑”、 春节“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等全民健身赛事。
成功举办2018年铁人三项亚洲杯赛,全国游泳邀请赛,第十二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第五届高港杯全国象棋青年大师赛等品牌赛事活动。
我市远大足球俱乐部自去年成立以来首次组队征战“苏超联赛”、“中冠联赛”就展现高超的技战术水平,成功获得2019年度中乙联赛名额,成为我市足球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坚持备战参赛,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锻炼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赛事保障。
省运会本届参赛运动队从原来的13个增加到22个,参赛人数从300人增加到800人,具备夺金点项目由过去的6项增加到12项。
在省运会上,我市竞技项目共夺得金牌42.5枚,银牌36枚,铜牌44枚,总分1423分,金牌数名列全省第九名。
在新设立的智力时尚项目中我市夺得金牌6枚,银牌9枚,铜牌5枚,总分233分,名列全省第五名。
举办泰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12项,积极组队参加“省长杯” 校园足球联赛,并取得亚军;与教育部门共同举办“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近万名青少年在活动中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全市90所学校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幼儿园命名为省级足球特色幼儿园。
(三)坚持市场导向培育机制,体育产业发展势头日趋上升。
年内共有12个项目申报省级专项资金,经过评审考察,最终有5个项目获得310万元的资助。
聘请了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2011-2016年度获省、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类项目全部进行绩效评价。共完成省12个项目、市25个项目的绩效评价。
先后完成游泳救生员和健身教练各两期、游泳教员一期共215人培训鉴定。
皇仕堡健身商学院作为试点培训基地,共举办6期200多人健身教练培训。
共录入体育产业名录库439家,其中,体育用品经营户31家,体育健身休闲培训机构113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39家。
截止目前,体育产业总规模约161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9.32%,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24 %,比上年增长0.15%,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约为35000多人,比上年增加9000人。
截止12月底,泰州市体育彩票销售13.84亿,销量排全省第6位;增幅40.32 %,增幅位列全省第7位;市场份额61 %,较去年同期增长3.11 %,全年上缴中奖偶得税近300万。
(四)创造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努力构建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扎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截止目前,共涉及干部2批2人次,其中,中层正职转正1名,中层副职提拔1名,分别是市体育中心总经理戴杰转正,提拔高志军为市体校副校长。
在与网易合作的基础上,与泰州龙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打造TTTV现场频道直播平台,探索体育微信直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全年省体育网录用泰州信息500条,排名全省第二,稳居第一集团,在各级各类媒体用稿700余篇(幅)。
聘请第三方事务所对全局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实现了“一物一码”,完成了对我局资产进行数据梳理、整理、调整、拆分、处置、打印标签、配合贴标签等工作。
在协会领导人员选任中跳出从体育部门选人为主的模式,从泰州知名企业、新闻媒体、高校中选任副主席,扩大市体育总会的影响力。分别从创新协会发展和规范社团资金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协会规范化管理。
牵头组队参加省19届省运会群体部比赛,市象棋协会的小选手获得青少年部五枚金牌,市乒协取得1项亚军、2个第四,团体总分列苏中苏北第一名的好成绩。
体育公园PPP项目作为市十大重点工程,按序时进度先后完成了项目前期主体变更、注册资本金缴纳、体育场及体育馆试桩、项目监理、材料检测招标等工作,预计2018年底将完成体育场基础工程60%工程量,体育综合馆桩基础工程工程量的60%。
2018年工作亮点和特色
(一)成功申办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
(二)竞技体育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市体校运动员人数从300人增加到800人,运动队从原来的13个增加到22个,具备夺金点项目由过去的6项增加到12项。我市竞技项目在省运会上共夺得金牌42.5枚,银牌36枚,铜牌44枚,总分1423分,金牌数名列全省第九名。在新设立的智力时尚项目中我市夺得金牌6枚,银牌9枚,铜牌5枚,总分233分,名列全省第五名。
主要原因是:一是传统优势项目实力进一步增强,柔道9枚、赛艇7枚、乒乓球4枚、击剑4枚创最佳;二是部分项目散手、射击、网球实现金牌零突破。三是足球、篮球集体项目取得新突破,足球项目女子03-04组,男子05-06组夺得亚军,篮球项目首次参赛夺得第六名。
(三)“体育+旅游”赛事融合发展成效彰显。
组织泰州市龙舟比赛暨第二届高校龙舟对抗赛。本次比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文旅集团作为合作运营方,在去年四支高校队伍参加的基础上,增加三市(区)的龙舟代表队参赛。
比赛在端午节当日吸引近万名市民在凤城河两岸看赛,实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打造“水城慢生活”城市品牌与体育赛事活动的完美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严重不足。
整体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中心城区唯一的综合性体育馆在城中,且规模小、配套不齐全;城北、城西人口密度大,空间利用幅度小,城南新城新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可供群众就地就近就便健身锻炼的体育设施十分匮乏。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公共体育设施总量明显不足,体育公园我市12个,南通45个,扬州71个;游泳场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泰州3个,宿迁5个,盐城10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泰州6个,盐城10个;健身步道泰州307.27㎞,宿迁567㎞,南通747.83㎞。
二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相对薄弱。
从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取得成绩分析,我市整体竞技水平排在第三集团,与竞技体育强市苏州、南京相比,还存在办队时间短,竞技水平不高,“体教融合”不到位,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不足与差距。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尚未建成,青少年运动后备人才匮乏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
三是体育产业规模效益偏低。
体育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健身消费频次和层次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高端体育服务品牌还比较缺少。体育产业人才匮乏严重,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资本投入明显偏低,时尚项目相对较少,吸引社会资本兴办体育产业的环境、人才、政策等要素需进一步优化强化。
四是体育人才短缺亟待加强。
我市不仅各级各类运动项目上体育专业人才匮乏,而且适应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更是极度短缺,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还不够畅通,特别是高级别的教练员和现代体育综合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上相对滞后,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
2019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2019年既是20届省运周期元年,更是泰州筹办省运会开局之年,同时还是泰州承办首届江苏省智力运动会之年,我们要以打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基层实践的泰州样板”,擦亮“康泰之州 运动之城”城市名片为载体,紧跟时代,对标看齐,争先进位。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以筹办2022年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为总体目标,按照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重点做好省运会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
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和布局建队工作,切实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深化“教体融合”发展,挖掘优势项目、开拓新项目、补强弱势项目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泰州青少年训练体系。
着力打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基层实践的泰州样板”,持续擦亮“康泰之州、运动之城”城市名片。
制订《泰州市关于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泰州市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补助办法》,以目标为引领,以规范求发展。
在群众体育方面,一是以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为抓手,围绕群众身边的“六边工程”,着力提升“两个健身圈”建设质态,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二是以推进政府为民办实事为载体。
提档升级 20个城区全民健身场所,建成20个基层工作站,与教育部门共同推动20所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在做活做精泰州体育“水文章”和“棋文章”上下足功夫,承办2019年江苏首届智力运动会(4月),泰州凤城河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9-11月),与姜堰区共同申办2019年“铁人三项”锦标赛(6-7月),合力打造泰州地域特色品牌赛事。
四是着力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积极打造集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和健身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施城乡百姓12000人体质监测和1000人动态体质提升服务。
遴选优秀运动队和时尚项目进行校园,广泛开展“一校多品”活动,变“要我训练”为“我要训练”,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初步建立遍布所有中小学,覆盖田径、游泳、“三大球”运动项目,满足泰州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训练体系。
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及个人投资参与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
体育产业方面,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在税收和准入条件上给予传统体育产业提档升级和时尚体育产业发展优惠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本进入体育产业。
积极推动“体育+”或“+体育”融合发展,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姜堰溱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要素向产业集中、向创新聚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GCV6m4BMH2_cNUgMH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