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专权在历史上并不稀奇,尤其是东汉和大唐相当严重了,已经能够左右朝政,甚至控制皇帝人选。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对宦官在宫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为了防止太监干政,特意地做了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以此来对太监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本来朱元璋想着,老子可是大明的开创者,就算有些小人不听,儿孙们不能不听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费尽心机定下了种种祖制,这么快就被自己的儿子打破了,说起来也确实够讽刺的。而且明朝的太监专权的程度可不亚于东汉和唐朝,有些太监也是权倾朝野,其中之一就是刘瑾。
刘瑾本命姓谈,很小的时候被一个姓刘的太监抚养,不仅姓改了,也选择了同一个职业,六岁就当了太监,可以说是资深太监代表。
更没想到的是刘瑾和朱厚照关系能混得如此熟,早在朱厚照当太子时,刘瑾在服侍左右了,把朱厚照哄得团团转,不止如此,除了刘瑾还有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这八位被称为“八虎”。
这八位太监都是人精,别的本事没有,但讨皇帝欢心,一个比一个本事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厚照天天跟一帮子这玩意能学什么好啊。
由于深得皇帝信任,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不再满足于陪着皇帝玩了,开始干政了。
刘瑾接管明朝所有特务机构之后,他还建立了另外的特务组织“内行厂”,权力在锦衣卫、东厂等之上,用特务来监督官吏、百姓,以此制造恐怖的气氛,维持自己的专权。
在宫里平步青云的刘瑾,还不满足,竟然还开始敛财、受贿,只要有人送银子他是一概照收,也不知道他要那么多银子干嘛。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这可是讽刺的很。
但是刘瑾这人不是一无是处,刘瑾这个人还是有些才能的,他也不是一味地祸乱朝纲,还对当时的时弊做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这也就是所谓的“刘瑾变法”。
当然了这个事也不能完全怪刘瑾。毕竟大明王朝是有这样的传统的,要知道太监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只要皇帝默许,太监们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皇帝想管的话,分分钟就可以解除其所有权力。
这也是明朝的太监,虽然也能权倾朝野,但基本上不可能完全控制朝政的缘故。果不其然,所谓伴君如伴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刘瑾的权力太大了,本身就让别人羡慕嫉妒恨,尤其是“八虎”之一的太监张永,两人早已过了蜜月期,甚至还吵到了皇帝面前,所以张永早已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恰好此时爆发了安化王叛乱,朱厚照派了张永去平定叛乱,或许是张永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在朱厚照那里罗列了刘瑾的数十条罪状。朱厚照也是大惊失色,要知道刘瑾可是自己的贴心人,所以命令彻查,结果这一查不要紧,除了坐实了刘瑾的贪污外,竟然还找到了他谋反的证据。
这让朱厚照不能容忍,甚至非常气愤,老子对你这么好,竟然还要谋反,所以刘瑾被凌迟处死。这种刑罚是非常残酷的 ,整个大明也没有几位,可见朱厚照对刘瑾的恨意。
刘瑾之死,也算是除了大明朝一个毒瘤,但没想到刘瑾死后没多久,大明朝又长了一个更大的毒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FdR_HQBLq-Ct6CZTk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