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以大燕皇族自居,真实的燕国到底是怎样的?

2020-10-27     张爱谈情说爱

原标题:《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以大燕皇族自居,真实的燕国到底是怎样的?

文: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01导语

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深受观众朋友的喜爱,作为主角的“北乔峰南慕容”更是人人皆知。只是他们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一代大侠乔峰最后自尽身亡,慕容复最终疯了,活到了自己一个人的皇帝梦中。

剧中慕容复一直以大燕皇族后裔自居,他唯一的奋斗目标就是复国,历史上真实的燕国到底是怎样的?慕容复要复的是哪一国?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历史上真实的燕国。

02慕容鲜卑族的背景

鲜卑人的祖先因居住在鲜卑山(内蒙古东北地区)而得名,据史料考证,鲜卑人是东胡的一个分支,“鲜卑”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在《三国志》、《后汉书》中鲜卑与乌桓并称东胡,东汉初年乌桓人大量的南迁,与之相领的鲜卑人也跟着一起进入塞内,这些鲜卑部落大多迁徙到辽东一带。后来又有一部分鲜卑部落迁到辽西,因此鲜卑分为辽东鲜卑与辽西鲜卑。

慕容鲜卑是辽东鲜卑的一部分,话说辽东鲜卑一共有三部分,慕容鲜卑位于辽东鲜卑的中部,东西分别是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而慕容鲜卑族的实力最弱。

慕容家族的首领莫护跋在曹魏时期迁到辽西一带,曾随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有功,因与汉人多有交往,莫护跋家族开始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后来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也因协助朝廷征讨立功,被晋武帝封为鲜卑大单于。

03前燕国的建立

前燕的崛起要归功于慕容廆,小的时候他就被誉为“命世之器,匡难济世”,可见世人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早年叔叔慕容耐通过政变夺取了本该属于他的大单于之位,他被迫流浪到汉人地区生活,但正是因为这段悲惨的经历,造就了他的未来。

慕容耐的嗜血好杀最终引起部下的反叛,慕容耐死后,慕容廆被重新迎回部落继承单于之位。慕容廆一上台就将从汉人那里学来的智慧运用到部族的治理上,先是向西晋称臣,又积极与其他两部鲜卑族修好。慕容廆深知,要想称王称霸就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中原八王之乱时,慕容廆部落却政法分明、用人得当,并延续父亲慕容涉归的汉化策略,使自己迅速强大起来。

慕容鲜卑的壮大不仅让西晋感到不满,就连自己昔日的同盟段氏鲜卑、宇文鲜卑都开始敌视了。公元319年,由西晋牵头的“联合军”开始征伐慕容鲜卑,虽说来势汹涌,但慕容廆很快发现,所谓的联合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正是利用了这点,各个击破,利用反间计先是击溃了宇文鲜卑,其他部落吓得纷纷投降。

至此,为前燕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337年,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继位,自称燕王,标志着前燕的建立。

慕容皝虽然是一代雄主,但他有个致命缺陷,就是生性多疑。他上位后非常猜忌自己庶出的大哥慕容翰,多次想找理由除掉这个能力卓越的兄长。吓得慕容翰被逼无奈投靠了慕容家族的死敌段氏鲜卑。

同时,同为兄弟的慕容仁和慕容昭看到大哥被迫害至此,也难免会有想法。为了保命二人谋划谋反,不想机密败露,被慕容皝提前下手,将两个同胞兄弟杀死。

慕容皝开启了慕容家族内讧的先河,后世子孙大多都有这个毛病,而后世政权的覆灭也多拜内讧所赐。

公元348年,慕容皝死,其子慕容俊继位。此时正逢中原大乱,这给了燕国可乘之机,势力逐渐向南发展,将都城迁到了北京,燕国实力大增,大有问鼎中原的架势。

就在这大好的势头下,慕容家族的内讧悲剧再次重演,慕容俊的两兄弟慕容恪、慕容霸能力都很出众。尤其是慕容霸战功赫赫,这让慕容俊很是忌惮,甚至逼迫他改名为垂,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老老实实的呆着。

公元360年,慕容俊病死,11岁的太子慕容暐继位。慕容俊不放心两兄弟,但太子又是个幼主,没办法只能启用两兄弟同时辅政,以求相互制衡。

不得不说慕容垂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沙场宿将,公元369年,东晋的“掘墓人”桓温领军北伐,燕国节节败退。此时掌权的慕容评没办法,被迫启用慕容垂领兵迎战。慕容垂一接手局势瞬间好转,他先是断了桓温的粮道,接着在襄邑大败晋军,慕容垂成功逼退了晋军,对燕国几乎有再造之功。

主政的慕容评能力平庸,极力搜刮百姓,甚至连喝水都要交税,国力在短短几年时间每况愈下。慕容评等人还将能力卓越的慕容垂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慕容垂被逼无奈,只得效仿大伯慕容翰投奔敌人前秦去了。

前秦的掌权人符坚听闻慕容垂来投高兴地亲自迎接,他早就想灭燕国了,只是一直忌惮慕容垂,如今最大的劲敌主动来投,加速了燕国的覆灭。

公元370年,符坚命慕容垂为先锋,一举攻破燕国都城,俘获燕帝慕容暐,前燕宣告灭亡。

从337年起至370年灭国,前燕共历3帝43年。前燕的兴起与覆灭和慕容氏的人才辈出有很大关系,慕容家族正是因为人才辈出才迅速崛起,同时家族内讧的传统最终导致了覆灭。

04后燕的复国

得到猛将慕容垂的前秦实力迅速大增,符坚也开始飘了,竟然想一统中原,发起了著名的“淝水之战”。而慕容垂虽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但他故意拖延避战,他的大军还没有到达前线,号称百万的前秦军就被晋军打败了。

淝水战败后,符坚仓惶而逃,前秦主力尽失。而慕容垂的主力还在,这就为慕容家族的复国梦想提供了可能。

复兴鲜卑王朝的曙光照耀在慕容垂的身上,慕容垂的军队是战后秦国唯一完整的部队。战败的光杆皇帝符坚跑到慕容垂军中避难,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杀了符坚取而代之,还是礼送出境,光明正大的一决雌雄呢?当时前燕的旧臣都劝慕容垂趁机取而代之。

但一代猛将慕容垂的选择充满了帝王气度,他想起当年自己落难符坚的收留之情,选择将军队交还给符坚,自己“净身出户”回前燕的旧地安抚百姓。符坚也很清楚他的意图,但感其光明磊落并没有为难他。

慕容垂孤身一人回到燕国旧地河南地区,聚拢鲜卑旧部,招兵买马,部队迅速壮大。公元384年,他自立为帝,定都河北中山,史称后燕。

后燕从384年起至407年灭国,历4帝13年。期间经历多场变故,原本有限的实力逐渐难以支撑一个统治北方的庞大帝国,于407年被拓跋鲜卑所灭。

05后燕与西燕的争斗

前燕灭亡后,作为皇帝的慕容暐和弟弟慕容泓、慕容冲被带到了长安。虽然是亡国之君,但符坚仍然优待了他们,并且赋予慕容泓慕容冲实质兵权。

三兄弟都满怀着复国的激情,符坚的部下多次建议斩草除根,但三兄弟一次又一次的伪装骗过了符坚。淝水战败后,慕容泓率先扯起了反旗,慕容冲也起兵投奔慕容泓。两兄弟很快聚拢了数万旧部,与前秦的残部大战于关中地区。

此时的慕容暐还在符坚宫中,他极力支持弟弟们的复国行动。即便如此,符坚都没杀他,不得不说,符坚宽厚的有点过头了。

相对于叔叔慕容垂的复国,慕容泓三兄弟的复国起点要高很多,公元384年,慕容泓在山西长子县复国成功,史称西燕。

可惜他们在复国过程中继续将内讧的“家族遗传”发扬光大,起兵不久慕容泓就死在了慕容冲的阴谋下。之后更是内讧不断,皇位频繁更替,国力日衰。

西燕从384年起至394年灭国,历6位掌权者10年,最后被后燕吞并。

06慕容复家族最后的帝国——南燕

后燕葬送在拓跋鲜卑的手中,慕容垂死后,继位的慕容宝放弃了都城中山。

留守的皇叔慕容德更不是拓跋的对手,在经历半年的坚持后,选择率领4万户军民南逃,跑到了河南滑东县,于公元400年自称燕王,史称南燕。

5年后,年老的慕容德也死在了异乡,死前指定由流亡而来的侄子慕容超继位。

可惜慕容超早年并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贵族。来得过于容易的富贵让慕容超迅速迷失了自己,他不修内政,好大喜功还诛杀功臣,这一切使南燕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公元409年被东晋的权臣刘裕灭国。

07结束语

这就是慕容复一直引以为豪的大燕帝国,不得不说慕容复所谓的“祖先”确实很强悍,他虽然是金庸先生笔下虚拟的人物,但他似乎也完美地继承了祖宗的传统,他所在的时代距离最后一个燕国灭亡已经过去600多年了,但复国之心仍就不死。而且最后为了复国痛下杀手,除掉了忠心耿耿的家臣,似乎算是不遗余力地发挥“内讧”传统。

只是慕容复徒有虚表,却没有继承“祖宗”的优良品质,只能做“自己的皇帝”,实现自己的复国梦罢了。

参考文献:《晋书》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Cg-aHUBeElxlkkaGI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