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的家长要狠抓习惯?要抓哪些习惯?该怎么抓?通通告诉你

2019-10-12   小果育儿管家

昨天,小果在公交车上听到了两个孩子妈妈的对话:

妈妈1:我家孩子之前上的是私立学校,暑假又上了幼小衔接课程,至少这半个学期的成绩应该是不怎么需要操心了!

妈妈2:我们幼儿园玩了3年,现在想想还是你的选择是对的!我到时候只能到时候硬着头皮上了!


对话中,妈妈1的话多少让我有些惊讶:这么早就让孩子拼成绩了真的好吗?


事实上,在小果看来,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培养孩子的重点是: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一、为什么一二年级的重点是培养习惯

1、6-8岁的孩子还处于依赖父母的阶段


《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籍的作者、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丝埃姆斯在《你的9岁孩子》中表示:


孩子还在8岁的时候,无论妈妈多爱他,他都觉得不够;

但一旦孩子到了9岁,他开始了史无前例地抗拒妈妈,既不想看到她,更不想听从于她。

也就是说,6-8岁的孩子虽然独立意识更强了,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依旧是依赖家长的,对家长的话更多是深信不疑的。


9岁以后的孩子则变更加独立、自主,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情。

2、坏习惯一旦养成,在9岁以后就很难再改变了


美国作家托马斯·科里在《富有的习惯》中写道:

通过对美国5万个家庭的调查研究,布朗大学新英格兰研究中心儿科心理学项目的主任普莱斯曼博士发现:

人类儿时养成的习惯在9岁以后就很难再改变了(《美国家庭疗法杂志》,2014)

因此,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养成更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孩子上一二年级时一定要主抓习惯。


那么,一二年级的孩子主要要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呢?

二、该养成哪些好习惯?父母又该如何引导?


1、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们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愿意一回家就写作业,原因是:写得了作业来就没有时间玩了....


不用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自己往往就有这种感觉,事情多时间少,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可问题是,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那些商业大佬们却能硬生生过出48小时的感觉?

难道他们的一天真的不止24小时?


其实,早在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就给出了答案: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也就是说,懂得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你永远会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呢?


(1)教孩子认识和感受时间


6-8岁的孩子虽然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观念,但是很多孩子(尤其适合在6岁这一年),对时间的长短是没有概念的,孩子没办法感受10分钟20分钟分别有多久。

因此,家长在平时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给孩子规定好相应的时间,然后用钟表来计时,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或者在让孩子看电视的时候进行时间规定(比如看20分钟),闹钟响后就自觉关闭电视。

用这些方法来让孩子明确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逐渐懂感受到“珍惜时间”“节约时间”以及“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意义。


(2)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


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这种意识,家长一定要主动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


刚开始可以从安排放学后在家的时间开始,比如:


放学回家后用1个小时时间来完成作业(语文40分钟;数学20分钟);


晚餐后可以看20分钟电视(每次闹钟一响,要主动关电视);


晚上8:30—9:00是亲子阅读时间;


9:00 以后上床睡觉;


早上6:30起床;


当孩子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每日时间安排计划后,家长就可以逐渐引导孩子对周末一整天进行安排。


2、阅读的习惯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真正能用心引导的却很少。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请接着往下看


(1)呵护孩子阅读的兴趣


《爆笑校园》《父与子》《脑筋急转弯》等等类似的搞笑书籍在6-8岁孩子中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书了。


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会觉得这类书籍“字少画多,没营养”而组织孩子看这类书,相反会让孩子看《成语故事》、《少年版三国演义》等“自多图少”的营养书籍。

家长的做法不仅仅没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相反还会打压甚至是摧毁孩子的兴趣。

作为家长,一定要允许孩子在课余时间看自己喜欢的漫画书。在亲子阅读时间可以一起看一些老师推荐的读物。


(2)父母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这点的话,那么又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做到呢?


事实上,培养一二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并没有要求家长在孩子面前每时每刻都看书,


而是每天睡前固定30分钟放下手机,沉下心来和孩子共读一本老师推荐的绘本就这么简单而已。


(3)准备一个属于孩子的书架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安静的阅读,一个属于孩子的书架,摆上所有孩子们喜欢的读物。

相当于把读书融入到生活中,就像小时玩玩具一样,每天都要做。


3、复习的习惯

作为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

但家长不难发现 ,孩子们经常忘记一些很基本的知识点,以至于在考试中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


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记忆的规律,没有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那么之前已经记住的知识点就会逐渐淡忘,具体如下图所示:

既然人的记忆有这种特点,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高效复习?


(1)每天做作业之前进行一次知识点的回顾


经过一一整天的时间,孩子脑海中对老师课内知识点的记忆量剩下35%左右。


家长必须要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带着孩子一起把书本上的知识先温习一遍。


之后,再通过做习题巩固一遍。


(2)引导孩子睡觉前、起床时对需要背诵的课文进行回顾


背书也是很多孩子头疼的一件事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每天语文背诵的部分就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等到第二天老师让背诵的时候又忘光了......


如果家长能够有意识在孩子睡前或者早床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所背内容的话,孩子的辛苦付出就不会经过短短一个晚上就付出东流了。


(3)每周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回顾


很多学校周五的时候都会有一张周末检测题,家长可以根据上面的知识点,拿出书本,帮助孩子过一遍。紧接着再进行做题巩固,这样能很好地达到复习的小果。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和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小果君将及时为您回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