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太上感应篇》云:“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由此可见,人生的福与祸,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人们后天自己招致来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如果某人经常抱怨说:“为何我的运气这么差?”这个时候,你应该心里有数:运气的好坏与老天关系不大,而是和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正如《尚书》中所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企业家马云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这么几个”。那么,主要是哪几种行为容易招致失败呢?其实,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2种行为容易招祸。一个人身上有这两个特征,是容易招致霉运的征兆,要多留点心。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多言;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的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就是把控好了福祸之门。
因此,老子说:“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鬼谷子说:“话说多了就一定会有失误”;曾国藩更是告诫弟弟说:“古人总结的容易致败的凶德,大约有两点,一是骄傲,二是多言”。
饭吃七分饱,话说七分好;逢人让三分,烦恼自然少。事物一旦过头了,就会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说话也是如此,多说则无益。因此,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讲:“当我沉默的时候,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历史上,因为多言而招致祸患的例子比比皆是。韩信因为多说了一句“陛下只能带10万人马,我韩信带兵是多多益善”,最终被刘邦诛灭三族;东汉大才子杨修喜欢在曹操面前显摆小聪明,几次因为多言惹怒了曹操,最终被诛杀;三国谋士许攸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因此居功自傲,经常出言不逊,直呼曹操小名,最终也是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远的不多说,就说说现在的某些公众人物,也经常因为“多言”而招祸。比如说,某知名演员在直播中说了一句玩笑话——“什么是知网?”,因此被网友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后来,经过调查,该演员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人设随之坍塌,博士学位也被撤销了。
还比如,企业家俞敏洪在公开场合演讲时,因为发表了对女性不正当言论,受到全国妇联机关的批评,后主动道歉!近期,俞敏洪又是语出惊人,说道:“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证明生命已经浪费一半”。此言一出,又是遭到了网名的一片吐槽。
一个普通人,容易因为多言而招祸,祸从口出;更何况是作为公众人物呢,就应该谨言慎行了。所以说,一个人身上有“多言”的特征,是容易招致霉运的征兆,要多留意!
2、贪婪;
众所周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人们依旧很难克服这个人性的弱点——贪婪。纵使是知道前方危险重重,人们依然是铤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最后也是惹祸上身。因此,佛教将“贪”列为残害身心“三毒”之一,将其视作为恶之根源,又称它为“三不善根”之一。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这些都是令人满足的欲望,但都可以给人带来杀身之祸。《诗经·邶风·雄雉》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妒忌他人,又不贪得无厌,那他怎么会遭祸灾殃呢?
林则徐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反之,多欲为祸患,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比如说,西晋的大富翁石崇,贪婪又吝啬,遭人妒忌,最终被诛灭三族;清朝大贪官和珅,富可敌国,最终也是被革职下狱,自尽而亡。
马云曾说,自己早年也吃了不少亏,上了不上当,大都是因为心太贪了。但是现在他学会了“不贪”,失败、挫折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说:“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所以说,我们止住了贪欲,也就是远离了祸患。但不是无欲无求,而是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众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以上2种行为——多言和贪婪,最容易招祸,也都是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我们要多加小心。如果我们懂得努力克服这两个弱点,看透不说透,做人做事有定力,则可以远祸近福,福报多多。朋友们,您觉得呢?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