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大清末代皇帝,杜聿明是国民党将领,沈醉是军统特务。他们三人曾经一同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特赦出狱。
这三位都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后来身陷囹圄成为阶下囚,再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劳动者。人生从风云激荡到归于平静,生活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
有一天,杜聿明和沈醉想游览故宫,打算让溥仪当导游。
往事不堪回首,如今物是人非。溥仪原本不想去,因为那里有太多不堪回忆。
杜聿明激将道:“不敢去呗!肯定怕伤心!”
溥仪其实很单纯,赌气道:“去就去,我完全接受了人民政府的改造,有什么伤心的?”
我想,赌气仅仅是原因之一。1924年,19岁的溥仪被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赶出故宫,已经整整37年没有回过家了,谁不想回家看看呢?
三人各怀心事,兴奋又紧张地向故宫走去。突然,路边传来阵阵烧饼的香味,面食纯朴迷人的香味让溥仪口水直流。溥仪看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烧饼,眼睛都直了。
沈醉便买了烧饼,递给溥仪。溥仪咬了一口,脸色大变,惊呼:“狗奴才,骗了我20多年!”
原来,溥仪在宫中的时候,太监也常买烧饼给他吃,但拿回来的烧饼都是凉的。太监们都告诉溥仪:“烧饼凉了才好吃。”
其实,我们都知道刚出炉的烧饼外酥里嫩,非常下饭。而凉下来的烧饼会硬一些,香味也散了,口感差距很大。
说起来,堂堂皇上也很可悲,不知道有多少事情都一直蒙在鼓里。溥仪前半生一直被人伺候着,以至于后半生竟没办法独立生活,出了很多糗事,可笑吗?其实挺可怜的。
到了故宫,溥仪见到30多年魂牵梦绕的“家”,百感交集不免失态,急急的就想进去,被门卫拦住:“同志,请买票。”
溥仪一脸茫然说:“我回家还用买票啊?”
门卫笑道:“你以为你是皇上啊?”
那时候,溥仪很怕别人说自己是皇上,呆立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杜聿明赶紧把溥仪拉到一边说:“收费是用来管理和维修故宫的。”
一毛钱一张票,三人三张,凭票进入。
令溥仪意外的是,故宫摆设的文物古宝比以前多了,收藏家和老百姓捐献了很多文物。就连溥仪临走时,盗运的《清明上河图》也回到了故宫。
溥仪看到自己的家比以前更好更美了,喜悦代替了复杂的心情。
走到宣武门时,溥仪苦笑说道:“当年我就是在此处被鹿钟麟赶出紫禁城的”。
虽然,溥仪语气平淡,好似在讲别人的事情。但是,两位好友看着鬓发如霜的老人,很怕勾起溥仪的伤心事,都不敢多言语,甚至有点后悔硬拉着溥仪旧地重游了。
溥仪看到两位老友的担心,索性想开了。再说,故宫是他生活过19年的地方,一砖一瓦都有无限回忆。溥仪放开心情,每经一处,便主动讲起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故事。
“这个门槛是我嫌骑自行车碍事,命人锯的......”
“这个石狮子是当年太监磨嘴磨出血的地方。”
“可惜了了,我收藏的那么多自行车。”
渐渐如孩子般兴奋的溥仪还带着两人偷偷混进旅行团,听导游讲紫禁城的故事。
有个导游指着一个精美花瓶介绍道:“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花瓶。”溥仪忍不住打断说:“错了!这是溥仪的夜壶!”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导游怒道:“你怎么可以乱说呢?”
溥仪说:“本来确实是花瓶,但溥仪小时候很喜欢恶作剧,常趁太监宫女不在的时候,把里面的水倒掉,尿满了,再把花插回瓶中去。等太监看到枯萎的花,感到很纳闷,拿着花瓶反复研究,还再三闻闻瓶中‘水’......”
溥仪说到这里,忍不住翘起兰花指,学起太监闻尿的样子。沈醉和杜聿明捂着嘴偷偷笑得前仰后合。
当溥仪来到来到光绪帝的寝宫时,一眼发现光绪的画像挂成自己老爹载沣的了。载沣是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弟弟。
这怎么能容忍呢?溥仪立刻对工作人员指出错误,坚持要求更换。工作人员只好找来专家。专家自认为学识渊博,不肯承认错误。
双方的争执引来了众人的围观。溥仪急红了脸,无奈之下大声说:“摄政王载沣是我的亲爸,我怎么可能认错!”
大家哄堂大笑,以为他是神经病。溥仪只好拿出自己的户籍证明。专家顿时尴尬了,在溥仪的指正下,将画像调整了过来。
大家知道他就是末代皇帝之后,蜂拥上来,将他团团围住。连声打招呼,要求他讲讲自己的历史。
溥仪心里也五味杂陈,想想儿时的旧时光,不禁潸然泪下。杜聿明、沈醉两位老友一看,赶紧把溥仪从人群中拉出来......当时,政治影响是很敏感的。
当他们走到金銮殿,看到了自己三岁继位时坐过的龙椅,溥仪感慨万千。工作人员提议让他坐上去,拍个照。
溥仪摆摆手拒绝道:“这龙椅可不好坐!”
是啊!溥仪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直到他沦为阶下囚之前,一直梦想光复祖宗大业。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为了溥仪的早日改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管理所撤掉了溥仪的服侍太监和下属的照顾。真正成为孤家寡人的溥仪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学会简单的自理。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我想,这个时候的溥仪是发自内心不想第四次坐龙椅的。
溥仪虽然没有坐龙椅,但走上前,从龙椅的夹层掏啊掏。大家都很渴望地看着,看这位末代皇帝当年竟然这么有心眼,在这么秘密的地方藏了什么宝贝。
溥仪终于掏出来了,他举起那个宝贝,笑得像6岁的孩子......
大家一看,原来是个蝈蝈笼子。是啊!这对溥仪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宝贝,陪伴了他的童年。
大家也笑了,有同情,有宽容,也有欣慰。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喜欢请关注。